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4页 |
1.1 液晶简介 | 第12-14页 |
1.1.1 液晶定义 | 第12-13页 |
1.1.2 液晶的各向异性 | 第13-14页 |
1.2 液晶的分类 | 第14-17页 |
1.2.1 依照液晶的形成条件分类 | 第14-15页 |
1.2.2 依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分类 | 第15-17页 |
1.3 光学活性物质 | 第17-19页 |
1.4 手性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 | 第19-22页 |
1.4.1 选择反射 | 第19-20页 |
1.4.2 旋光性 | 第20-21页 |
1.4.3 圆二向色性 | 第21-22页 |
1.4.4 光电效应 | 第22页 |
1.5 液晶中一种稳定的相态——蓝相 | 第22-24页 |
1.6 液晶高分子概述 | 第24-31页 |
1.6.1 液晶高分子的结构 | 第24-25页 |
1.6.2 手性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及合成 | 第25-27页 |
1.6.3 手性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1.7 论文特色与意义 | 第31-34页 |
第2章 不同间隔基长度的手性液晶的合成 | 第34-70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2.2 测试方法及仪器 | 第35-36页 |
2.2.1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5页 |
2.2.2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35页 |
2.2.3 偏光显微(POM)分析 | 第35-36页 |
2.2.4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 | 第36页 |
2.3 液晶中间体及液晶单体的合成路线 | 第36-38页 |
2.3.1 中间体MB1、MB2、MB3、MB6、MB10的合成 | 第36-37页 |
2.3.2 中间体MB4、MB5的合成 | 第37页 |
2.3.3 中间体BOP2的合成 | 第37页 |
2.3.4 液晶单体2BOPnMB的合成 | 第37-38页 |
2.4 实验步骤 | 第38-40页 |
2.4.1 中间体MB1、MB2、MB3、MB6、MB10的合成 | 第38-39页 |
2.4.2 中间体MB4、MB5的合成 | 第39页 |
2.4.3 中间体BOP2的合成 | 第39页 |
2.4.4 液晶单体2BOPnMB的合成 | 第39-40页 |
2.5 部分中间体的结构分析 | 第40-47页 |
2.5.1 中间体MB6的结构分析 | 第40-42页 |
2.5.2 中间体MB4的结构分析 | 第42-46页 |
2.5.3 中间体BOP2的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2.6 手性液晶单体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47-69页 |
2.6.1 液晶单体2BOP1MB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47-51页 |
2.6.2 液晶单体2BOP2MB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51-53页 |
2.6.3 液晶单体2BOP3MB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53-57页 |
2.6.4 液晶单体2BOP4MB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57-60页 |
2.6.5 液晶单体2BOP5MB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60-63页 |
2.6.6 液晶单体2BOP6MB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63-66页 |
2.6.7 液晶单体2BOP10MB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66-69页 |
2.7 2BOPnMB系列液晶单体相行为讨论 | 第6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3章 不同端基长度的手性液晶的合成 | 第70-91页 |
3.1 主要试剂 | 第70页 |
3.2 液晶中间体及液晶单体的合成路线 | 第70-71页 |
3.2.1 中间体BOPm的合成 | 第70-71页 |
3.2.2 4-(4-孟氧基4-氧代丁酰氧基)苯甲酰氯的合成 | 第71页 |
3.2.3 液晶单体mBOP4MB的合成 | 第71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71-72页 |
3.3.1 中间体BOPm的合成 | 第71-72页 |
3.3.2 4-(4-孟氧基-4-氧代丁酰氧基)苯甲酰氯的合成 | 第72页 |
3.3.3 液晶单体mBOP4MB的合成 | 第72页 |
3.4 部分中间体的结构分析 | 第72-74页 |
3.5 部分液晶单体的结构分析 | 第74-79页 |
3.5.1 液晶单体5BOP4MB的结构分析 | 第74-76页 |
3.5.2 液晶单体10BOP4MB的结构分析 | 第76-79页 |
3.6 液晶单体的性能分析 | 第79-90页 |
3.6.1 热性能分析 | 第79-83页 |
3.6.2 偏光织构分析 | 第83-89页 |
3.6.3 mBOP4MB系列单体相行为分析 | 第89-9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4章 侧链手性液晶聚合物的合成 | 第91-123页 |
4.1 主要试剂 | 第91页 |
4.2 测试方法及仪器 | 第91-92页 |
4.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91-92页 |
4.3 液晶单体的合成路线 | 第92-93页 |
4.3.1 液晶单体M_1的合成 | 第92页 |
4.3.2 液晶单体M_2的合成 | 第92页 |
4.3.3 液晶单体M_3的合成 | 第92-93页 |
4.3.4 液晶单体M_4的合成 | 第93页 |
4.3.5 液晶单体M_5的合成 | 第93页 |
4.3.6 液晶单体M_6的合成 | 第93页 |
4.4 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合成 | 第93-94页 |
4.4.1 侧链液晶高分子P_1、P_2、P_3的合成 | 第93-94页 |
4.4.2 侧链液晶高分子P_4、P_5、P_6的合成 | 第94页 |
4.5 实验步骤 | 第94-96页 |
4.5.1 液晶单体M_1的合成 | 第94-95页 |
4.5.2 液晶单体M_2的合成 | 第95页 |
4.5.3 液晶单体M_3的合成 | 第95页 |
4.5.4 液晶单体M_4的合成 | 第95页 |
4.5.5 液晶单体M_5的合成 | 第95页 |
4.5.6 液晶单体M_6的合成 | 第95-96页 |
4.5.7 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合成 | 第96页 |
4.6 液晶单体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96-118页 |
4.6.1 液晶单体M_1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96-100页 |
4.6.2 液晶单体M_2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100-103页 |
4.6.3 液晶单体M_3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103-106页 |
4.6.4 液晶单体M_4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106-109页 |
4.6.5 液晶单体M_5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109-113页 |
4.6.6 液晶单体M_6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113-118页 |
4.7 液晶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118-122页 |
4.7.1 液晶聚合物的红外分析 | 第118-120页 |
4.7.2 液晶聚合物的热性能分析 | 第120页 |
4.7.3 液晶聚合物织构分析 | 第120-121页 |
4.7.4 液晶聚合物的XRD分析 | 第121-12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