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城市开展土地开发与交通服务需要相互协调 | 第10-11页 |
1.1.2 交通影响评价是进一步完善、做好城市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 | 第11-12页 |
1.1.3 开展交评是有效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以及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3-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交通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简介 | 第27-37页 |
2.1 交通影响评价的概念介绍 | 第27-28页 |
2.2 交通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8-34页 |
2.2.1 城市交通系统及其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 第28-32页 |
2.2.2 土地利用特征及其对交通需求的作用和影响 | 第32-33页 |
2.2.3 交通与土地的互动反馈作用 | 第33-34页 |
2.3 交通影响评价的作用 | 第34-36页 |
2.3.1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 | 第34-35页 |
2.3.2 交通影响评价所对应的城市规划层次 | 第35页 |
2.3.3 交通影响评价的作用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交通特征 | 第37-46页 |
3.1 城市综合体(HOPSCA)的定义、功能特征 | 第37-40页 |
3.1.1 城市综合体(HOPSCA)的定义、发展历程 | 第37-38页 |
3.1.2 城市综合体(HOPSCA)的功能与特点 | 第38-40页 |
3.2 城市综合体(HOPSCA)项目的选址 | 第40-42页 |
3.2.1 城市综合体(HOPSCA)项目的选址原则 | 第40-41页 |
3.2.2 城市综合体项目的选址地点 | 第41-42页 |
3.3 城市综合体(HOPSCA)项目的交通特征 | 第42-45页 |
3.3.1 用地特性与周边交通特征 | 第42-43页 |
3.3.2 交通组织特征 | 第43-44页 |
3.3.3 交通影响特征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城市综合体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评估模型 | 第46-60页 |
4.1 交通影响评价体系 | 第46-49页 |
4.1.1 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46-47页 |
4.1.2 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 | 第47-49页 |
4.2 确定 HOPSCA 项目交评论证的高峰小时 | 第49-50页 |
4.3 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 第50-54页 |
4.3.1 城市综合体(HOPSCA)项目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原则 | 第50-52页 |
4.3.2 城市综合体项目交通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 | 第52-54页 |
4.4 城市综合体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 第54-57页 |
4.4.1 背景交通量预测 | 第55-56页 |
4.4.2 项目交通量预测 | 第56-57页 |
4.5 城市综合体项目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 第57-59页 |
4.5.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57页 |
4.5.2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西青区中北镇永旺西城市综合体交通影响评价 | 第60-89页 |
5.1 永旺西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基本情况 | 第60-62页 |
5.2 永旺西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交通现状 | 第62-68页 |
5.2.1 现状用地格局 | 第62-63页 |
5.2.2 现状交通组织 | 第63-68页 |
5.3 永旺西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交通规划 | 第68-71页 |
5.3.1 区域交通规划 | 第68-69页 |
5.3.2 周边道路系统规划 | 第69-70页 |
5.3.3 公共交通规划 | 第70-71页 |
5.4 永旺西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交通需求预测 | 第71-81页 |
5.4.1 未来年交通出行预测 | 第71-74页 |
5.4.2 背景交通量预测 | 第74页 |
5.4.3 对周边道路及主要交叉口交通影响评价 | 第74-81页 |
5.5 永旺西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内部交通组织评估 | 第81-83页 |
5.5.1 停车泊位评估 | 第81-83页 |
5.5.2 项目出入口及内部道路评估 | 第83页 |
5.6 基于交通影响评价的交通改善对策 | 第83-89页 |
5.6.1 外部交通改善对策 | 第83-85页 |
5.6.2 公共交通改善对策 | 第85-87页 |
5.6.3 内部交通改善对策 | 第87-8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9-9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9-90页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90-9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