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11页 |
1.1.1 应用背景 | 第7-8页 |
1.1.2 技术背景 | 第8-9页 |
1.1.3 项目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1-12页 |
1.3 关键问题与技术分析 | 第12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电子商务主体信息可信度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1 信用、信誉与可信度概念探析 | 第14-15页 |
2.2 在线信息可信度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3 调查结论与需求分析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主体信息可信度评估体系 | 第18-30页 |
3.1 主体类型 | 第18页 |
3.2 可信要素 | 第18-23页 |
3.2.1 信息完整性 | 第19-20页 |
3.2.2 备案规范性 | 第20页 |
3.2.3 信息及时性 | 第20页 |
3.2.4 违规记录 | 第20-21页 |
3.2.5 权威审核 | 第21页 |
3.2.6 企业信誉 | 第21-23页 |
3.3 评价指标 | 第23-24页 |
3.4 指标取值 | 第24-25页 |
3.4.1 可信要素指标取值 | 第24页 |
3.4.2 可信度表达形式 | 第24-25页 |
3.5 主体信息可信度模型 | 第25-28页 |
3.5.1 分析备案规范性、信息完整性和信息及时性要素 | 第25-26页 |
3.5.2 通过业务链获取权威审核要素 | 第26页 |
3.5.3 通过建立违规投诉稽查流程分析主体违规要素 | 第26-27页 |
3.5.4 面向可信度的主体信誉评估评估主体信誉要素 | 第27-28页 |
3.6 主体信息可信度评价模型 | 第28-30页 |
3.6.1 评价方法 | 第28页 |
3.6.2 服务模式 | 第28-29页 |
3.6.3 规则调整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面向可信度的主体信誉评估 | 第30-37页 |
4.1 信誉评估算法框架总体思想 | 第30-31页 |
4.2 信誉指标 | 第31-33页 |
4.2.1 信用指标 | 第31-32页 |
4.2.2 声誉指标 | 第32-33页 |
4.3 评价数据 | 第33页 |
4.4 单次信誉评估模型与算法 | 第33-35页 |
4.5 信誉传递函数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原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 第37-44页 |
5.1 系统架构 | 第37页 |
5.2 软件架构与用例 | 第37-41页 |
5.3 数据库模型 | 第41-44页 |
第六章 实验分析与应用示范 | 第44-53页 |
6.1 可信度评估体系的验证方法与流程 | 第44-45页 |
6.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6.2.1 主体可信度实验分析 | 第45-46页 |
6.2.2 主体信誉评估实验分析 | 第46页 |
6.3 主体可信度在可信平台的应用示范 | 第46-51页 |
6.3.1 评估对象 | 第46-47页 |
6.3.2 评价数据 | 第47-48页 |
6.3.3 单次信誉计算 | 第48页 |
6.3.4 综合信誉查询 | 第48-49页 |
6.3.5 权值调整 | 第49-50页 |
6.3.6 可信平台应用示范 | 第50-51页 |
6.4 主体可信度对大宗物品在线交易的影响 | 第51-5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7.1 总结 | 第53页 |
7.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1: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中塑交易电子交易合同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