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量系统优化控制及节能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变风量系统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1 变风量控制优化方法的提出 | 第14页 |
1.4.2 仿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14页 |
1.4.3 AHU 能耗模拟计算 | 第14-15页 |
1.4.4 变风量系统实验测试分析 | 第15-16页 |
第2章 变风量系统组成及其控制 | 第16-26页 |
2.1 变风量系统的概念 | 第16页 |
2.2 变风量系统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1 仅供冷的基本变风量系统 | 第16-17页 |
2.2.2 带有单独供热系统的变风量系统 | 第17页 |
2.2.3 再热式变风量系统 | 第17页 |
2.2.4 双风道变风量系统 | 第17页 |
2.2.5 地板送风变风量系统 | 第17页 |
2.3 变风量系统的组成 | 第17-19页 |
2.3.1 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 | 第18页 |
2.3.2 空气输送管道 | 第18页 |
2.3.3 变风量空调末端装置 | 第18-19页 |
2.4 变风量系统的控制 | 第19-25页 |
2.4.1 房间温度控制 | 第19-20页 |
2.4.2 送风静压控制 | 第20-23页 |
2.4.3 定静压控制与变静压控制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变风量系统优化控制 | 第26-31页 |
3.1 送风静压优化控制 | 第26-27页 |
3.2 送风温度优化控制 | 第27-28页 |
3.3 建筑的变风量系统简介 | 第28-30页 |
3.4 优化控制的实现 | 第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变风量系统模拟建模 | 第31-36页 |
4.1 仿真对象的简化 | 第31-32页 |
4.2 变风量系统部件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4.2.1 风机模型 | 第32-33页 |
4.2.2 风管模型 | 第33页 |
4.2.3 阀门模型 | 第33页 |
4.2.4 控制器模型 | 第33-34页 |
4.3 流体的压力-流量平衡模型 | 第3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5章 变风量系统仿真模拟 | 第36-42页 |
5.1 TRNSYS 简介 | 第36页 |
5.2 TRNSYS 新模块的创建步骤 | 第36-38页 |
5.3 数据文件的处理 | 第38页 |
5.4 数字仿真器的调试 | 第38-39页 |
5.5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39-40页 |
5.5.1 优化控制模型 | 第39-40页 |
5.5.2 原控制模型 | 第40页 |
5.6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6章 变风量系统实验测试 | 第42-58页 |
6.1 典型日实验气象条件 | 第42-43页 |
6.2 典型日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6.2.1 冬季试验日 | 第43-45页 |
6.2.2 夏季试验日 | 第45-47页 |
6.2.3 过渡季试验日 | 第47-49页 |
6.3 优化对节能的影响 | 第49-53页 |
6.3.1 典型日比较 | 第50页 |
6.3.2 典型月比较 | 第50-51页 |
6.3.3 典型年比较 | 第51-52页 |
6.3.4 典型年节电量计算 | 第52-53页 |
6.4 优化对室内热舒适影响 | 第53-5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