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图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认知无线网络 | 第12-16页 |
1.2.1 认知无线电概述 | 第12-13页 |
1.2.2 认知无线网络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1.2.3 动态频谱接入 | 第14-16页 |
1.3 机会频谱接入 | 第16-19页 |
1.3.1 机会频谱接入基本概念 | 第16页 |
1.3.2 机会频谱接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9-20页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时隙主网络中能量有效机会频谱接入策略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系统模型 | 第22-25页 |
2.2.1 时隙主用户网络模型 | 第22-23页 |
2.2.2 次用户网络模型 | 第23页 |
2.2.3 部分可观测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型 | 第23-24页 |
2.2.4 能量有效性模型 | 第24-25页 |
2.3 信道选择策略与传输功率控制 | 第25-29页 |
2.3.1 信道选择策略 | 第27页 |
2.3.2 传输功率控制 | 第27-29页 |
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非时隙主网络中能量有效机会接入策略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34-35页 |
3.2.1 非时隙主网络模型 | 第34页 |
3.2.2 次用户接入模型 | 第34-35页 |
3.2.3 简化的能量有效性模型 | 第35页 |
3.3 周期信道感知框架分析 | 第35-36页 |
3.4 能量有效频谱接入策略 | 第36-39页 |
3.5 仿真与分析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基于学习的机会频谱接入信道选择算法 | 第43-53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44-45页 |
4.3 基于 Q-Learning 的信道选择算法 | 第45-48页 |
4.3.1 Q-Learning 理论 | 第45-46页 |
4.3.2 基于 Q-Learning 的信道选择算法 | 第46-47页 |
4.3.3 Bolzmann 学习规则 | 第47-48页 |
4.3.4 算法流程 | 第48页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机会频谱接入系统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53-61页 |
5.1 实验网络环境 | 第53页 |
5.2 系统功能与模块设计 | 第53-56页 |
5.2.1 系统主要功能 | 第53-54页 |
5.2.2 系统整体结构 | 第54页 |
5.2.3 系统模块设计 | 第54-56页 |
5.3 软件系统测试 | 第56-59页 |
5.3.1 测试场景设置 | 第56页 |
5.3.2 时隙主网络仿真环境测试 | 第56-57页 |
5.3.3 非时隙主网络仿真环境测试 | 第57-58页 |
5.3.4 时隙主网络中的机会频谱接入策略仿真评估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