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6页 |
CONTENTS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青少年网络社团亚文化的概念解析 | 第14-34页 |
第一节 什么是青少年网络社团 | 第14-18页 |
一、网络社团与现实社会团体的区别 | 第14-16页 |
二、青少年网络社团与其他网络社团的区别 | 第16-17页 |
三、青少年网络社团成员与其他网民的区别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什么是青少年网络社团亚文化 | 第18-25页 |
一、网络社团文化与现实社会团体文化的差异 | 第18-20页 |
二、青少年网络社团文化同一般网络社团文化的差异 | 第20-21页 |
三、青少年网络社团亚文化与以往青少年亚文化之间的区别 | 第21-25页 |
第三节 青少年网络社团的典型形态 | 第25-34页 |
一、cosplay | 第25-27页 |
二、字幕组 | 第27-28页 |
三、同人音乐影视创作团体 | 第28-34页 |
第三章 青少年网络社团亚文化群体大量涌现的社会文化原因 | 第34-46页 |
第一节 ACG产品的涌入和新媒体手段的兴起 | 第34-37页 |
一、ACG产品大潮涌入中国市场 | 第34-35页 |
二、国内动漫产业竞争力、原创力的缺乏及其导致的“社团中国风”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新型文化消费模式的建立与消费文化带来的文化宽容 | 第37-39页 |
一、科技力量取代人文价值的文化消费方式和重复性消费圈的建立 | 第37-38页 |
二、消费文化带来的文化宽容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中国80、90后成长的独特社会文化环境 | 第39-46页 |
一、计划生育国策造就的80、90后 | 第39-41页 |
二、当代青少年亚文化与父辈文化的疏离 | 第41-42页 |
三、当代中国青少年亚文化与西方、日本青少年亚文化的不同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对青少年网络社团文化的美学阐释 | 第46-64页 |
第一节 青少年网络社团文化的网络文化审美特性 | 第47-52页 |
一、青少年亚文化成员对网络的强烈依赖及其“自我展示” | 第47-51页 |
二、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狂欢式生命表达——“当下意识”的泛滥与缺乏生命思考的感性表达 | 第51-52页 |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社团文化的社团文化审美特性 | 第52-55页 |
一、对异国文化进行的本土改造 | 第52-53页 |
二、审美“边界”壁垒森严,青少年网络社团亚文化的“非共享性” | 第53-55页 |
第三节 青少年网络社团文化的青少年亚文化审美特性 | 第55-64页 |
一、以“视听吸引”为中心的期待视野 | 第56-57页 |
二、用“篡改正常文化代码秩序”实现的沟通和对符号的特殊解读 | 第57-61页 |
三、反叛风格的追求与反霸权的嘲解 | 第61-64页 |
第五章 青少年网络社团文化的发展趋向 | 第64-70页 |
第一节 青少年网络社团文化的局限性 | 第64-66页 |
一、社团作品质量低下的现状及其原因 | 第64-65页 |
二、接受群体的边缘性 | 第65-66页 |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社团被商业收编的可能性及发展方向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