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不同剂量分割模式及靶区至脊髓距离在椎体转移瘤SBRT及同步整合加量技术中的剂量学比较 | 第12-3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方法和材料 | 第13-16页 |
2.1 患者选择及模拟定位 | 第13页 |
2.2 靶区及危及器官的确定 | 第13页 |
2.3 SBRT及同步整合加量计划 | 第13-14页 |
2.4 计划评估 | 第14-16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16页 |
3. 结果 | 第16-21页 |
3.1 PTV和PTV-elective靶区覆盖率 | 第17-18页 |
3.2 PTV剂量参数 | 第18-20页 |
3.3 Cl | 第20页 |
3.4 V_(30%) | 第20页 |
3.5 脊髓剂量 | 第20-21页 |
4. 讨论 | 第21-24页 |
5. 结论 | 第24-2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部分 sIMRT、VMAT及HT技术在椎体转移瘤同步整合加量SBRT中的剂量学比较 | 第30-7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30-31页 |
2. 方法和材料 | 第31-36页 |
2.1 患者选择 | 第31页 |
2.2 靶区及危及器官 | 第31-34页 |
2.3 处方剂量及治疗计划 | 第34页 |
2.4 计划评估 | 第34-36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6页 |
3. 结果 | 第36-48页 |
3.1 不同技术计划参数 | 第36-40页 |
3.2 不同靶区计划参数 | 第40-42页 |
3.3 QA验证 | 第42-48页 |
4. 讨论 | 第48-60页 |
4.1 10分次治疗方案的选择 | 第48-54页 |
4.2 剂量学因素 | 第54-57页 |
4.3 sIMRT、VMAT及HT技术在不同类型靶区中的应用 | 第57页 |
4.4 sIMRT、VMAT及HT在10分次同步整合加量技术中的临床应用 | 第57-60页 |
5. 结论 | 第60-6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文献综述 | 第7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