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Web攻击溯源技术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 | 第18-35页 |
2.1 大数据的研究 | 第18-20页 |
2.1.1 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 第18-19页 |
2.1.2 大数据的机遇和挑战 | 第19-20页 |
2.2 Web应用 | 第20-25页 |
2.2.1 Web体系结构 | 第21-23页 |
2.2.2 Web攻击的原理和分类 | 第23-24页 |
2.2.3 大数据环境下的Web攻击 | 第24-25页 |
2.3 SQL注入攻击 | 第25-29页 |
2.3.1 SQL注入攻击原理 | 第25-26页 |
2.3.2 SQL注入攻击的过程 | 第26-27页 |
2.3.3 SQL注入攻击的方法 | 第27-28页 |
2.3.4 SQL注入的特点 | 第28-29页 |
2.4 DDoS攻击 | 第29-32页 |
2.4.1 DDoS攻击原理 | 第30-31页 |
2.4.2 DDoS攻击类型 | 第31-32页 |
2.4.3 DDoS攻击特点 | 第32页 |
2.5 跨站脚本攻击 | 第32-34页 |
2.5.1 跨站脚本攻击原理 | 第32-33页 |
2.5.2 跨站脚本攻击的分类 | 第33页 |
2.5.3 跨站脚本攻击的实现过程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基于包标记策略的IP溯源技术研究 | 第35-44页 |
3.1 IP溯源技术的研究 | 第35-39页 |
3.1.1 前摄溯源技术 | 第35-36页 |
3.1.2 反应追踪技术 | 第36-38页 |
3.1.3 追踪技术的比较 | 第38-39页 |
3.2 包标记技术研究 | 第39-41页 |
3.2.1 概率包标记追踪算法 | 第40页 |
3.2.2 确定包标记算法 | 第40-41页 |
3.2.3 两种算法的比较 | 第41页 |
3.3 基于概率包标记的改进 | 第41-42页 |
3.3.1 高级包标记 | 第41-42页 |
3.3.2 带认证的包标记 | 第42页 |
3.4 基于确定包标记的改进 | 第42-43页 |
3.4.1 基于Hash的DPM算法 | 第42页 |
3.4.2 基于自治系统的DPM算法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BP算法追踪源技术的优化 | 第44-52页 |
4.1 BP算法 | 第44-47页 |
4.1.1 BP神经网络 | 第44页 |
4.1.2 BP实现过程 | 第44-45页 |
4.1.3 BP算法分析 | 第45-47页 |
4.2 BP算法改进包标记方案设计 | 第47-49页 |
4.2.1 包标记算法分析 | 第47页 |
4.2.2 标记空间的选取 | 第47-49页 |
4.2.3 改进包标记过程 | 第49页 |
4.3 仿真实验准备 | 第49-50页 |
4.3.1 NS2简介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仿真分析 | 第52-60页 |
5.1 仿真测试 | 第52-57页 |
5.1.1 仿真过程 | 第52-53页 |
5.1.2 Web攻击模型建立 | 第53-55页 |
5.1.3 实现过程 | 第55-57页 |
5.2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57-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