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1.1 概述 | 第16页 |
1.2 多品种氧化铝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1 发展活性氧化铝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1.2.2 拟薄水铝石 | 第17页 |
1.2.3 氧化铝的晶型 | 第17-18页 |
1.2.4 薄水铝石的结构 | 第18-19页 |
1.2.5 γ-Al_2O_3载体和拟薄水铝石的用途 | 第19-20页 |
1.2.6 氧化铝载体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3 拟薄水铝石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过程 | 第20-24页 |
1.3.1 拟薄水铝石的制备方法 | 第20-23页 |
1.3.1.1 酸法 | 第20-21页 |
1.3.1.2 碱法 | 第21页 |
1.3.1.3 醇铝法 | 第21-22页 |
1.3.1.4 从铝汞齐制备 | 第22页 |
1.3.1.5 其它方法 | 第22-23页 |
1.3.2 拟薄水铝石的制备过程 | 第23-24页 |
1.4 拟薄水铝石及γ-Al_2O_3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4.1 制备方法对γ-Al_2O_3孔结构的影响 | 第24-25页 |
1.4.2 工艺条件对γ-Al_2O_3孔结构的影响 | 第25页 |
1.4.3 添加助剂及扩孔剂对孔结构的影响 | 第25-26页 |
1.5 氧化铝市场现状 | 第26页 |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用于合成三氯乙烯用的γ-Al_2O_3催化剂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28-42页 |
2.1 实验原理 | 第28-31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1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2.4 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7页 |
2.4.1 影响因素 | 第32页 |
2.4.2 正交分析 | 第32-34页 |
2.4.3 单因素试验分析 | 第34-37页 |
2.4.3.1 成胶温度对对平均孔径的影响 | 第34-36页 |
2.4.3.2 偏铝酸钠溶液对平均孔径的影响 | 第36页 |
2.4.3.3 偏铝酸钠溶液对孔容的影响 | 第36-37页 |
2.5 制备γ-Al_2O_3载体时各因素的表征 | 第37-42页 |
2.5.1 成胶温度对比表面积的表征及评价 | 第37-38页 |
2.5.2 成胶PH值对比表面积的表征及评价 | 第38-39页 |
2.5.3 孔径颗粒对比表面积的表征及评价 | 第39-42页 |
第三章 γ-Al_2O_3催化剂载体在三氯乙烯生产中的性能评价 | 第42-54页 |
3.1 生产原理及主要设备 | 第42页 |
3.2 原催化剂的性能 | 第42-44页 |
3.3 新催化剂的性能 | 第44-45页 |
3.4 γ-Al_2O_3载体应用前、后三氯乙烯纯度的评价 | 第45-54页 |
第四章 用于合成四氯乙烯的γ-Al_2O_3催化剂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54-64页 |
4.1 实验原理 | 第54页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4页 |
4.2.1 实验主要用品 | 第5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4.3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54-55页 |
4.4 影响因素 | 第55页 |
4.5 正交试验分析 | 第55-57页 |
4.6 单因素实验 | 第57-60页 |
4.6.1 成胶温度对平均孔径的影响 | 第57-58页 |
4.6.2 偏铝酸钠浓度对平均孔径的影响 | 第58-59页 |
4.6.3 偏铝酸钠浓度对孔容的影响 | 第59-60页 |
4.7 各因素对比表面积的表征 | 第60-64页 |
4.7.1 成胶温度对比表面积的表征 | 第60-61页 |
4.7.2 成胶PH值对比表面积的表征 | 第61-62页 |
4.7.3 孔径颗粒对比表面积的表征 | 第62-64页 |
第五章 γ-Al_2O_3催化剂载体在四氯乙烯生产中的性能评价 | 第64-76页 |
5.1 生产原理及主要设备 | 第64页 |
5.2 原催化剂的性能 | 第64-66页 |
5.3 新催化剂的性能 | 第66-67页 |
5.4 应用γ-Al_2O_3载体前后四氯乙烯纯度的评价 | 第67-7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作者和导师及企业导师简介 | 第84-86页 |
附件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