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标准制定现状 | 第11-12页 |
1.2.2 业界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4 内容安排 | 第14-17页 |
第二章 IEEE802.11aj标准介绍 | 第17-23页 |
2.1 IEEE802.11aj物理层概述 | 第17-21页 |
2.1.1 IEEE802.11aj信道划分 | 第17-18页 |
2.1.2 物理层数据结构 | 第18-19页 |
2.1.3 调制和编码 | 第19-21页 |
2.2 信道模型 | 第21-22页 |
2.2.1 60GHz信道 | 第21页 |
2.2.2 IEEE802.11aj(11ad)信道模型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IEEE802.11aj通信系统的设计 | 第23-49页 |
3.1 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23-26页 |
3.1.1 整体设计框图 | 第23页 |
3.1.2 整体设计流程图 | 第23-26页 |
3.2 发射机结构设计 | 第26-29页 |
3.2.1 物理层组帧 | 第26-27页 |
3.2.2 脉冲成型 | 第27-28页 |
3.2.3 频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接收机结构设计 | 第29-39页 |
3.3.1 匹配滤波器 | 第30页 |
3.3.2 帧检测 | 第30-33页 |
3.3.3 频偏估计 | 第33-35页 |
3.3.4 定时同步 | 第35-36页 |
3.3.5 信道估计与均衡 | 第36-39页 |
3.4 IQ失衡影响及抑制 | 第39-47页 |
3.4.1 IQ不平衡模型 | 第40-41页 |
3.4.2 IQ不平衡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3 IQ不平衡抑制方法的选取 | 第43-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相位噪声研究及同频干扰分析 | 第49-65页 |
4.1 基于GI的线性插值相位噪声抑制方法 | 第49-59页 |
4.1.1 相位噪声模型 | 第49-51页 |
4.1.2 相位噪声对802.11aj系统SC模式的影响 | 第51-54页 |
4.1.3 基于GI的线性插值的相位噪声抑制方法 | 第54-59页 |
4.2 60GHZ频段干扰分析 | 第59-63页 |
4.2.1 60GHz频段的干扰 | 第59-60页 |
4.2.2 仿真系统模型 | 第60-61页 |
4.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1-63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