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基于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下的高校学生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3页
2 研究综述第13-25页
    2.1 马基雅维利主义研究综述第13-21页
        2.1.1 马基雅维利及《君主论》第13页
        2.1.2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概念第13-14页
        2.1.3 进化理论视角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第14-15页
        2.1.4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测量第15-17页
        2.1.5 马基雅维利主义相关实证研究第17-21页
    2.2 内隐测量方法概述第21-24页
        2.2.1 偏好判断法第21-22页
        2.2.2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第22页
        2.2.3 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EAST)第22-23页
        2.2.4 Go/No-Go联想测验(GANT)第23页
        2.2.5 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第23-24页
    2.3 人格特质的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研究第24-25页
3 研究假设第25-26页
4 研究一高校学生外显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征第26-33页
    4.1 研究目的第26页
    4.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4.2.1 被试第26页
        4.2.2 研究工具第26-27页
        4.2.3 数据处理第27页
    4.3 研究结果第27-33页
        4.3.1 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Ⅳ量表的预研究第27-31页
        4.3.2 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Ⅳ量表正式测量结果分析第31-33页
5 研究二内隐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质的存在第33-37页
    5.1 研究目的第33页
    5.2 研究方法第33-35页
        5.2.1 研究对象第33页
        5.2.2 实验设计第33页
        5.2.3 实验材料第33-35页
        5.2.4 实验程序第35页
    5.3 研究结果第35-37页
6 研究三高校学生内隐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及其与外显人格的关系第37-42页
    6.1 研究目的第37页
    6.2 研究方法第37-38页
        6.2.1 实验对象第37页
        6.2.2 实验设计第37-38页
    6.3 实验结果第38-42页
        6.3.1 内隐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征第38-40页
        6.3.2 内隐与外显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关系第40-42页
7 讨论与分析第42-48页
    7.1 外显测量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第42-44页
        7.1.1 高校学生外显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征第42-43页
        7.1.2 高校学生外显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差异分析第43-44页
    7.2 内隐测量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第44-46页
        7.2.1 偏好判断测验和SC-IAT第44-45页
        7.2.2 内隐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点第45-46页
    7.3 对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两种方法下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一致性的讨论第46-48页
8 总结与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附录第57-60页
    附录Ⅰ Mach-Ⅳ量表第57-58页
    附录Ⅱ MPS 量表第58-59页
    附录Ⅲ 实验指导语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情绪和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归因偏差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下一篇:心理压力对女大学生体重知觉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