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4页 |
1.1 表面活性剂聚集的概述 | 第12-13页 |
1.2 溶致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表面活性聚集体相转变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剪切诱导相转变 | 第14-15页 |
1.3.2 不同添加剂诱导相转变 | 第15-17页 |
1.3.3 温度诱导相转变 | 第17页 |
1.4 本论文的工作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1 本论文的工作意义 | 第17-18页 |
1.4.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4页 |
第二章 载药溶致液晶的构筑及组分诱导溶致液晶的相转变 | 第24-46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2.2.1 药品与仪器 | 第25页 |
2.2.2 相图的绘制 | 第25-26页 |
2.2.3 姜黄素饱和液的配制 | 第26页 |
2.2.4 液晶样品的配制 | 第26页 |
2.2.5 偏光纹理的测定 | 第26页 |
2.2.6 流变性质的测定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41页 |
2.3.1 相图研究 | 第26-28页 |
2.3.2 流变性质的研究 | 第28-38页 |
2.3.2.1 姜黄素对六角相液晶的影响 | 第28-32页 |
2.3.2.2 姜黄素对立方相液晶的影响 | 第32-35页 |
2.3.2.3 姜黄素对层状相液晶的影响 | 第35-38页 |
2.3.3 油含量的影响 | 第38-41页 |
2.4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第三章 温度诱导溶致液晶的相转变 | 第46-68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3.2.1 药品与仪器 | 第46-47页 |
3.2.2 相图的绘制 | 第47页 |
3.2.3 姜黄素饱和液的配制 | 第47页 |
3.2.4 液晶样品的配制 | 第47-48页 |
3.2.5 偏光纹理的测定 | 第48页 |
3.2.6 流变性质的测定 | 第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65页 |
3.3.1 温度诱导六角相液晶产生相转变 | 第48-57页 |
3.3.2 温度对立方相液晶的影响 | 第57-61页 |
3.3.3 温度对层状液晶的影响 | 第61-65页 |
3.4 结论 | 第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第四章 溶致液晶的释药和稳定性研究 | 第68-83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4.2.1 药品与仪器 | 第68-69页 |
4.2.2 姜黄素饱和液的制备 | 第69页 |
4.2.3 载药液晶样品的制备 | 第69页 |
4.2.4 载药液晶体外释放的测定 | 第69-70页 |
4.2.5 载药液晶稳定性的测定 | 第7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0-80页 |
4.3.1 包载姜黄素液晶的释药研究 | 第70-76页 |
4.3.1.1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 第70-71页 |
4.3.1.2 姜黄素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71-72页 |
4.3.1.3 油含量不同的液晶的释放性能 | 第72-74页 |
4.3.1.4 不同温度下液晶的释放性能 | 第74-76页 |
4.3.2 溶致液晶中姜黄素的光稳定性研究 | 第76-80页 |
4.4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附: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