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

青藏高原东部夏季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5页
        1.2.1 青藏高原低频振荡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2 青藏高原低频振荡与江淮流域降水关系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江淮流域降水的前期信号和预报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18-26页
    2.1 资料说明第18页
        2.1.1 站点资料第18页
        2.1.2 格点资料第18页
    2.2 方法说明第18-26页
        2.2.1 青藏高原区域的选择第18-19页
        2.2.2 江淮流域站点的选择第19页
        2.2.3 Lanczos带通滤波器第19-20页
        2.2.4 小波分析第20-23页
        2.2.5 相关分析第23页
        2.2.6 t检验第23-26页
第三章 青藏高原东部夏季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特征第26-44页
    3.1 青藏高原东部夏季200 hPa纬向风低频振荡周期分布第26-28页
    3.2 青藏高原东部夏季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强弱年空间分布特征第28-35页
        3.2.1 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强弱年的选择第28-29页
        3.2.2 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强弱年周期差异第29-30页
        3.2.3 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强弱年分布特征第30-33页
        3.2.4 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强弱年传播特征第33-35页
    3.3 青藏高原东部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强弱年位相演变特征第35-42页
        3.3.1 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位相的划分第36页
        3.3.2 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位相演变特征第36-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青藏高原东部夏季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与江淮流域降水的联系第44-60页
    4.1 青藏高原东部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强弱年中国降水差异第44-46页
    4.2 青藏高原东部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强弱年环流差异第46-49页
        4.2.1 对流层高层差异第46-47页
        4.2.2 对流层中层差异第47-48页
        4.2.3 垂直运动差异第48-49页
    4.3 2014年高原东部夏季200 hPa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与江淮流域降水的联系第49-59页
        4.3.1 2014年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中江淮流域低频降水位相演变特征第51-52页
        4.3.2 2014年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中对流层高层位相演变特征第52-55页
        4.3.3 2014年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中对流层中层位相演变特征第55-57页
        4.3.4 2014年纬向风10-30天低频振荡中垂直运动位相演变特征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青藏高原10-30天低频振荡在江淮流域低频降水预报中的作用第60-80页
    5.1 江淮流域夏季降水与10-30天低频降水的关系第61页
    5.2 江淮流域10-30天低频降水过程的选择第61-64页
    5.3 影响江淮流域10-30天低频降水的关键区第64-75页
        5.3.1 青藏高原关键区第64-68页
        5.3.2 500 hPa关键区第68-71页
        5.3.3 低纬度关键区第71-75页
    5.4 关键区对江淮流域低频降水过程的预报第75-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80-84页
    6.1 主要结论第80-82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82-83页
    6.3 问题与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研究工作简介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据挖掘在登陆中国热带气旋路径分类及频数预测研究
下一篇:苏北“7.22”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数值模拟及发生发展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