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与地球构造论文

映秀—北川断裂带北段断裂岩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研究--以汶川科学钻探4S孔(WFSD-4S)岩芯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9-20页
    1.1 选题依据第9-11页
        1.1.1 选题来源第9页
        1.1.2 选题依据第9-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研究第11-12页
        1.2.2 映秀-北川断裂带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WFSD概况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5-17页
        1.3.3 技术方法路线第17页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7-19页
    1.5 论文进度时间安排第19-20页
第2章 龙门山研究区背景第20-28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20-21页
        2.1.1 龙门山断裂带的区域地质背景第20页
        2.1.2 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区域地质背景第20-21页
    2.2 WFSD-4S浅孔概况第21-24页
    2.3 地层特征第24-28页
第3章 映秀-北川断裂带北段WFSD-4S浅孔岩芯特征第28-62页
    3.1 钻孔岩心岩性特征第28-37页
    3.2 不同岩性的显微特征第37-40页
        3.2.1 构造薄片的制备过程第37-39页
        3.2.2 显微构造特征第39-40页
    3.3 断裂岩类型第40-43页
        3.3.1 断层泥第42-43页
        3.3.2 断层角砾岩第43页
    3.4 断裂结构与主要断裂带第43-57页
        3.4.1 破裂密度第43-45页
        3.4.2 断裂带特征第45-46页
        3.4.3 断裂密度第46-47页
        3.4.4 主要断裂带特征第47-57页
    3.5 构造特征第57-62页
        3.5.1 劈理构造第57-58页
        3.5.2 方解石/石英脉第58-60页
        3.5.3 构造地质剖面图第60-62页
第4章 讨论第62-67页
    4.1 南坝区域构造变形作用第62-64页
        4.1.1 宏观构造期次第62-63页
        4.1.2 显微构造期次第63-64页
    4.2 映秀-北川断裂带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北段特征第64-66页
    4.3 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建议第68-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岩芯数据、地震数据的地层压力预测
下一篇:遥感蚀变异常与地球化学异常在铜多金属矿中耦合性研究--以得荣—宾川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