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肠肿瘤论文

线粒体基因ND1和ND3在结直肠癌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对照表第7-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2页
    1 线粒体介绍第12-14页
        1.1 线粒体的发现历史第12页
        1.2 线粒体基因结构第12-13页
        1.3 线粒体生理功能及相关研究第13-14页
    2. 线粒体基因与能量代谢第14-17页
        2.1 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第14-16页
        2.2. 线粒体功能与肿瘤第16页
        2.3 线粒体基因ND1、ND3的结构与功能第16-17页
    3.第17-18页
        3.1 结直肠癌研究现状第17页
        3.2 结直肠癌检测方法第17-18页
        3.3 结直肠癌发病相关基因第18页
    4. RNAi干扰技术及BrdU标记方法第18-21页
        4.1 RNAi的作用机制第18-20页
        4.2 BrdU掺入标记第20-21页
    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41页
    1 实验材料第22-25页
        1.1 细胞株第22-23页
        1.2 主要试剂耗材第23-24页
        1.3 主要仪器第24-25页
    2. 组织水平检测实验方法第25-32页
        2.1 结直肠癌病理组织水平ND1、ND3基因差异性检测实验第25-26页
        2.2 荧光定量PCR检测病理组织中MT-ND1、MT-ND3表达情况第26-28页
        2.3 Western Blot检测组织水平中ND1、ND3表达差异第28-32页
    3 细胞水平检测实验方法第32-35页
        3.1 细胞培养第32-33页
        3.2 细胞铺板第33页
        3.3 PCR扩增mtND1、mtND3的全长目的基因序列第33-34页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株细胞ND1、ND3表达情况第34-35页
        3.5 Western Blot检测六株细胞中ND1、ND3的蛋白表达量第35页
    4. HT29、HCT116细胞株ND1/ND3干扰下调后相关项目检测实验第35-41页
        4.1 HT29、HCT116细胞株SiND1/SiND3干扰片段筛选实验第36-37页
        4.2 转染效率检测第37页
        4.3 RT-PCR检测并筛选干扰片段干扰效率第37页
        4.4 Weasten Bolt检测干扰并筛选干扰片段效率第37-38页
        4.5 ND1 ND3基因下调对HT29、HCT11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第38页
        4.6 流式检测细胞周期第38-39页
        4.7 BrdU掺入联合PI染色监测细胞增殖周期第39页
        4.8 细胞ATP检测实验第39-40页
        4.9 ROS检测第40页
        4.10 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检测第40-4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1-65页
    1. 结直肠癌病理组织ND1、ND3基因差异检测结果第41-44页
        1.1 CRC病理组织中ND1、ND3全长片段PCR对比结果第42页
        1.2 CRC病理组织中ND1、ND3定量Q-PCR检测结果第42-43页
        1.3 CRC病理组织中ND1、ND3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第43-44页
    2. 结直肠癌细胞株差异性检测结果第44-46页
        2.1 结直肠癌细胞株基因组ND1、ND3全长片段PCR对比结果第44页
        2.2 结直肠癌细胞株ND1、ND3定量qRT-PCR检测结果第44-45页
        2.3 结直肠癌细胞ND1、ND3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第45-46页
    3. HT29、HCT116细胞株ND1、ND3 SiRNA干扰筛选结果第46-51页
        3.1 SiRNA转染结果第47-49页
        3.2 干扰效率检测第49-51页
    4. 下调ND1基因和ND3基因后细胞水平相关检测结果第51-65页
        4.1 下调ND1后HT29、HCT116细胞增殖活力检测结果第52页
        4.2 下调ND3后HT29、HCT116细胞增殖活力检测结果第52-53页
        4.3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第53-56页
        4.4 下调ND1、ND3后BRDU&PI双染监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第56-60页
        4.5 下调ND1、ND3后细胞ATP含量变化检测结果第60-61页
        4.6 下调ND1、ND3后细胞ROS含量变化检测结果第61-62页
        4.7 下调ND1、ND3后细胞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变化检测结果第62-64页
        4.8 下调ND1、ND3基因后对细胞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第64-65页
第四章. 讨论第65-67页
    1. 线粒体基因差异表达第65页
    2. 线粒体基因ND1和ND3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第65-66页
    3. BrdU联合P1分析细胞增殖速率第66-67页
第五章. 结论第67-68页
附录一 相关试剂配制方法第68-70页
附录二 SiRNA序列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项目情况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7-5p、miR-373和miR-93对肺癌中TBP-2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CT图像与MRI及DWI图像勾画食管癌靶区具体差异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