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电网短期发电计划研究及其应用系统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0 电网短期发电计划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1 水电短期调峰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燃煤机组短期调峰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燃气机组运行方式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4 核电站运行方式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5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2 浙江电网负荷特性分析 | 第15-30页 |
2.1 构建负荷特性指标体系 | 第15-17页 |
2.1.1 年负荷特性指标 | 第15-16页 |
2.1.2 月负荷特性指标 | 第16页 |
2.1.3 日负荷特性指标 | 第16-17页 |
2.2 年负荷特性分析 | 第17-21页 |
2.2.1 年最大负荷 | 第17-18页 |
2.2.2 年最小负荷 | 第18页 |
2.2.3 年平均日负荷 | 第18-19页 |
2.2.4 年最大峰谷差 | 第19-20页 |
2.2.5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 第20页 |
2.2.6 季不均衡系数 | 第20-21页 |
2.3 月负荷特性分析 | 第21-24页 |
2.3.1 月最大负荷 | 第21-22页 |
2.3.2 月最小负荷 | 第22页 |
2.3.3 月平均日负荷 | 第22-23页 |
2.3.4 月最大日峰谷差 | 第23-24页 |
2.3.5 月负荷率 | 第24页 |
2.4 日负荷特性分析 | 第24-28页 |
2.4.1 典型日负荷曲线 | 第24-26页 |
2.4.2 典型日负荷率和日最小负荷率 | 第26-27页 |
2.4.3 典型日峰谷差和日峰谷差率 | 第27-28页 |
2.5 小结 | 第28-30页 |
3 短期调度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30-50页 |
3.1 目标函数 | 第30页 |
3.2 约束条件 | 第30-34页 |
3.2.1 电网相关约束 | 第30-31页 |
3.2.2 常规水电站约束 | 第31-32页 |
3.2.3 气电站约束 | 第32-33页 |
3.2.4 煤电站约束 | 第33-34页 |
3.2.5 核电站约束 | 第34页 |
3.3 模型求解方法 | 第34-41页 |
3.3.1 总体求解思路 | 第34-35页 |
3.3.2 水电站群关联搜索算法 | 第35-37页 |
3.3.3 燃气机组两班制调峰方法 | 第37-38页 |
3.3.4 火电改进切负荷调峰算法 | 第38-41页 |
3.4 实例分析 | 第41-49页 |
3.4.1 基础资料 | 第41-46页 |
3.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3.5 小结 | 第49-50页 |
4 浙江电网短期发电计划应用系统 | 第50-64页 |
4.1 软件系统建设规范 | 第50-51页 |
4.1.1 软件系统建设原则 | 第50页 |
4.1.2 软件系统方案设计 | 第50-51页 |
4.2 软件功能设计 | 第51-60页 |
4.2.1 系统功能结构 | 第51-52页 |
4.2.2 电网负荷特性分析模块 | 第52-54页 |
4.2.3 短期调度方案运行分析模块 | 第54-56页 |
4.2.4 基础资料管理模块 | 第56-59页 |
4.2.5 报表制作模块 | 第59页 |
4.2.6 系统及用户管理模块 | 第59-60页 |
4.3 系统部分模块演示 | 第60-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