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2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4.1 国内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 1.4.2 国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1.5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5-17页 |
| 1.5.1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1.5.2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1.6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1.7 论文切入点及内容 | 第17-18页 |
| 1.8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 第二章:藏民传统生活行为模式 | 第19-37页 |
| 2.1 香格里拉 | 第19页 |
| 2.2 当地风土人情对藏民传统生活行为模式的影响 | 第19-25页 |
| 2.2.1 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 | 第19-20页 |
| 2.2.2 当地材料,景观,图案符号,色彩元素 | 第20-25页 |
| 2.3 文化对藏民传统生活行为模式的影响 | 第25-31页 |
| 2.3.1 藏民族及藏民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 第25-26页 |
| 2.3.2 藏民族文化研究对藏民传统生活行为模式的影响 | 第26-29页 |
| 2.3.3 藏民族周边文化研究及对藏族建筑的影响 | 第29-30页 |
| 2.3.4 藏民族外来文化与本族文化的融合及对藏族建筑的影响 | 第30-31页 |
| 2.4 藏民族生活及生产习俗对藏族建筑的影响 | 第31-32页 |
| 2.4.1 藏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及习惯研究 | 第31-32页 |
| 2.4.2 受佛教影响的的传统生活行为模式对藏族建筑的影响 | 第32页 |
| 2.5 传统藏族自建房模式对藏民传统生活行为模式的影响 | 第32-35页 |
| 2.5.1 藏族传统自建房的形式及与人的关系 | 第32-33页 |
| 2.5.2 传统自建房的智慧与表达 | 第33-3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现今藏族自建房设计的原则、策略及方法 | 第37-49页 |
| 3.1 藏族村镇的演变 | 第37-38页 |
| 3.2 藏族自建房设计的策略、原则、方法 | 第38-41页 |
| 3.3 藏族自建房的测绘案例分析 | 第41-48页 |
| 3.3.1 仅供居住的自建房 | 第41-45页 |
| 3.3.2 半商半住的自建房 | 第45-4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藏族自建房设计的新原则、策略及方法 | 第49-55页 |
| 4.1 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自建房 | 第49-50页 |
| 4.2 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自建房的新设计理念 | 第50-51页 |
| 4.2.1 满足市政要求 | 第50页 |
| 4.2.2 使用新型材料、新型设计方法的同时维持传统住宅建筑面貌 | 第50-51页 |
| 4.2.3 自建房的设计原则 | 第51页 |
| 4.3 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自建房适应性探讨 | 第51-53页 |
| 4.3.1 气候适应性探讨 | 第51-52页 |
| 4.3.2 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探讨 | 第52-5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香格里拉建塘镇左瓜村自建房设计实践 | 第55-69页 |
| 5.1 项目概况 | 第55-56页 |
| 5.2 建筑单体设计 | 第56-62页 |
| 5.2.1 仅供居住的自建房模式 | 第56-57页 |
| 5.2.2 半居住半商业的自建房模式 | 第57-62页 |
| 5.3 藏民传统生活行为模式在本设计藏族自建房中的体现 | 第62-63页 |
| 5.4 藏族自建房技术支撑的探讨 | 第63-65页 |
| 5.4.1 供暖技术进入藏族自建房的探讨 | 第63-64页 |
| 5.4.2 混凝土多孔砖的保温隔热探讨 | 第64-65页 |
| 5.5 新建藏族自建房与传统自建房的比较分析 | 第65-67页 |
| 5.5.1 自建房性质与形式的改变 | 第65-66页 |
| 5.5.2 建筑材料的改变 | 第66-67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结语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A | 第77-79页 |
| 附录B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