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3-15页
第2章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概述第15-21页
    2.1 我国城镇地震灾害的特点第15-17页
    2.2 四川省城镇特征分析第17-19页
    2.3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的概念第19-21页
第3章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1-29页
    3.1 指标体系的选择与设计第21-24页
        3.1.1 指标选取的原则第21-22页
        3.1.2 指标的类型第22-23页
        3.1.3 指标所评定范围的确定第23页
        3.1.4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主要结构第23-24页
    3.2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影响因素指标内容第24-29页
第4章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影响因素指标确权第29-42页
    4.1 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要方法第29-31页
    4.2 层次分析法第31-37页
        4.2.1 适用性分析第31页
        4.2.2 基本原理第31-32页
        4.2.3 构造层次结构第32-33页
        4.2.4 构造判断矩阵第33-35页
        4.2.5 同一准则下指标相对权重的计算第35-36页
        4.2.6 各要素指标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第36-37页
    4.3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7-42页
        4.3.1 专家组的选取与调查表的设计第37页
        4.3.2 权重计算第37-42页
第5章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影响关键因素识别第42-50页
    5.1 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影响关键因素识别模型第42-46页
        5.1.1 定义信息系统第43-44页
        5.1.2 优势集与劣势集第44页
        5.1.3 基于优势关系的粗糙集近似第44-45页
        5.1.4 约简与核第45页
        5.1.5 偏好决策规则第45-46页
    5.2 示例分析第46-50页
        5.2.1 识别体系及数据来源第46-47页
        5.2.2 属性约简与取核第47-50页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本文总结第50-51页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会理黑箐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下一篇: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召30井区盒8段储层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