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一)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页 |
(二) 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环境规制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3页 |
一、环境规制的内涵 | 第15页 |
(一) 规制 | 第15页 |
(二) 环境规制 | 第15页 |
二、环境规制的类型与手段 | 第15-17页 |
(一) 环境规制的主要类型 | 第15-16页 |
(二) 环境规制手段 | 第16-17页 |
三、环境规制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一)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 第17页 |
(二) 环境产权的模糊性 | 第17-18页 |
(三) 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 第18页 |
(四) 国家干预的强制性 | 第18-19页 |
四、 环境规制的意义 | 第19-23页 |
(一) 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标准化水平,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进程 | 第19页 |
(二) 有利于积极应对绿色壁垒,保护国内企业及产品 | 第19-21页 |
(三) 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规制的现状 | 第23-32页 |
一、我国环境规制取得的成绩 | 第23-25页 |
(一) 环境法律体系初步建立 | 第23-24页 |
(二) 环境规制实施初见成效 | 第24-25页 |
二、我国环境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一) 环境规制体系不完善 | 第25-27页 |
(二) 环境规制投资相对不足,环保产业发展滞后 | 第27-28页 |
(三) 环境规制成效不明显,环保效率低下 | 第28-29页 |
(四) 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 第29-32页 |
第四章 主要发达国家环境规制的经验及其借鉴 | 第32-36页 |
一、发达国家环境规制的经验 | 第32-34页 |
(一) 德国环境规制的经验 | 第32页 |
(二) 日本环境规制的经验 | 第32-33页 |
(三) 美国环境规制的经验 | 第33-34页 |
二、发达国家环境规制可供我国借鉴的基本经验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环境规制的对策 | 第36-46页 |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规制体系 | 第36-38页 |
(一) 完善环境规制立法、执法体系 | 第36-37页 |
(二) 健全排污收费制度体系 | 第37页 |
(三) 完善环境规制标准体系 | 第37-38页 |
(四) 健全环境规制监督体系 | 第38页 |
二、增加环境规制投资,提高环保产业效率 | 第38-39页 |
三、利用多样性的经济调节手段,提高环保效率 | 第39-41页 |
(一) 征税(收费) 手段 | 第40页 |
(二) 补贴手段 | 第40页 |
(三) 押金制度 | 第40-41页 |
(四) 建立完善我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均衡发展 | 第41页 |
(五) 建立可持续的环境资源和能源价格政策 | 第41页 |
四、健全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 | 第41-44页 |
(一) 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 | 第41-42页 |
(二) 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42-44页 |
五、加强环境规制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