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1.3 研究对象、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国内外对媒介生态学的研究 | 第16-19页 |
2.1.1 媒介生态学的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2.1.2 媒介生态学的应用研究 | 第17-18页 |
2.1.3 媒介生态学延伸研究 | 第18-19页 |
2.2 城市电视台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2.1 生存研究与策略分析较为细致 | 第19-20页 |
2.2.2 经济、市场生态因子分量逐增 | 第20-21页 |
2.2.3 社会、文化生态因子影响力提升 | 第21页 |
2.3 主持人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2.3.1 微观“主持人”研究初见成效 | 第22-23页 |
2.3.2 中观“主持人”研究仍需深入 | 第23-24页 |
2.3.3 宏观“主持人”研究有待系统化 | 第24-26页 |
3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概况 | 第26-31页 |
3.1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的群体个性 | 第26-28页 |
3.1.1 城市电视台主持人 | 第26页 |
3.1.2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的群体特性 | 第26-28页 |
3.2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的发展历程 | 第28-31页 |
4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 | 第31-55页 |
4.1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与发展问卷调查 | 第31-33页 |
4.1.1 调查对象与目标 | 第31页 |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1-33页 |
4.1.3 数据采集和统计 | 第33页 |
4.2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基本信息分析 | 第33-38页 |
4.2.1 样本描述 | 第34-37页 |
4.2.2 收入状况和社会保障 | 第37-38页 |
4.3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38-48页 |
4.3.1 生态概念下的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传播 | 第38-39页 |
4.3.2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 | 第39-41页 |
4.3.3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发展的内部生态环境 | 第41-48页 |
4.4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发展与其压力的关系 | 第48-53页 |
4.4.1 压力状况的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4.4.2 压力的来源 | 第50-51页 |
4.4.3 压力的排解方式 | 第51-53页 |
4.5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发展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 第53-55页 |
5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55-59页 |
5.1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外部生态问题 | 第55-56页 |
5.2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内部生态问题 | 第56-59页 |
5.2.1 硬件设备更新换代慢 | 第56-57页 |
5.2.2 坚守岗位的信念不够坚定 | 第57-58页 |
5.2.3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年轻化”现象 | 第58-59页 |
6 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存与发展面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 第59-63页 |
6.1 加强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的政策庇护 | 第59-60页 |
6.1.1 法律法规保障岗位发展 | 第59-60页 |
6.1.2 合理运用编制激发工作热情 | 第60页 |
6.1.3 放宽传统电视媒体政策限制 | 第60页 |
6.2 找准西部地区城市电视台主持人生态位 | 第60-61页 |
6.3 增强“共栖”意识 | 第61页 |
6.4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人才技术培养力度 | 第61-62页 |
6.5 改善工作环境 | 第62-63页 |
7 总结 | 第63-64页 |
7.1 结语 | 第63页 |
7.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