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冬与《红楼梦》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2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李辰冬眼中的曹雪芹 | 第12-16页 |
一、曹雪芹的个性 | 第12-13页 |
二、曹雪芹的创作时代 | 第13-14页 |
三、曹雪芹的人生观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李辰冬的红学观 | 第16-30页 |
一、李辰冬评《红楼梦》重要人物 | 第16-23页 |
(一)贾宝玉 | 第16-18页 |
(二)林黛玉 | 第18-19页 |
(三)薛宝钗 | 第19-20页 |
(四)王熙凤 | 第20-21页 |
(五)贾雨村 | 第21-22页 |
(六)薛蟠 | 第22-23页 |
二、李辰冬论《红楼梦》的世界 | 第23-30页 |
(一)家庭 | 第23-24页 |
(二)教育 | 第24-25页 |
(三)政治与法律 | 第25-26页 |
(四)婚姻 | 第26-27页 |
(五)社会 | 第27-28页 |
(六)宗教与经济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李辰冬论《红楼梦》艺术价值 | 第30-34页 |
一、《红楼梦》人物描写 | 第30-31页 |
二、《红楼梦》的结构 | 第31-32页 |
三、曹雪芹的写作风格 | 第32页 |
四、《红楼梦》的情感表现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李辰冬的研红贡献与不足 | 第34-41页 |
一、李辰冬的贡献 | 第34-39页 |
(一)充分肯定《红楼梦》的地位 | 第34-35页 |
(二)充分评价《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 第35-36页 |
(三)对于新红学派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 第36-39页 |
二、李辰冬研红的不足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附录 李辰冬年谱 | 第45-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