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丙烯醇的介绍 | 第11-12页 |
1.3 丙烯醇合成工艺路线的选择 | 第12-14页 |
1.3.1 丙烯醛还原法 | 第12页 |
1.3.2 醋酸丙烯酯水解法 | 第12-13页 |
1.3.3 氯丙烯水解 | 第13页 |
1.3.4 环氧丙烷异构化法 | 第13-14页 |
1.4 环氧丙烷异构化制烯丙醇的研究 | 第14-19页 |
1.4.1 环氧丙烷的介绍 | 第14-15页 |
1.4.2 磷酸锂的简介 | 第15页 |
1.4.3 磷酸锂催化剂的制备 | 第15-16页 |
1.4.4 环氧丙烷异构化研究 | 第16-19页 |
1.5 催化剂失活 | 第19-21页 |
1.5.1 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 第19-20页 |
1.5.2 环氧丙烷异构化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 第20-21页 |
1.6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碱性磷酸锂表面积碳的研究 | 第23-3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2.1.1 实验药品与设备 | 第23-24页 |
2.1.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2.1.3 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2.1.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2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2.2.1 红外(DRIFTS)和核磁(NMR)表征 | 第28-30页 |
2.2.2 XPS表征 | 第30-31页 |
2.2.3 TG-DTG表征 | 第31-33页 |
2.2.4 In-situ DRIFTS表征 | 第33-36页 |
2.2.5 失活催化剂及再生的研究 | 第36页 |
2.2.6 SEM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 积碳生成和分解动力学以及环氧丙烷异构化机理的研究 | 第38-58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3.1.1 实验药品与设备 | 第38-39页 |
3.1.2 新鲜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页 |
3.1.3 失活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3.1.4 红外实验 | 第40页 |
3.2 积碳动力学的研究 | 第40-42页 |
3.2.1 积碳实验 | 第40页 |
3.2.2 积碳动力学原理 | 第40-41页 |
3.2.3 积碳动力学 | 第41-42页 |
3.3 积碳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 第42-46页 |
3.3.1 实验部分 | 第42页 |
3.3.2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42-46页 |
3.4 环氧丙烷异构化机理推测 | 第46-58页 |
3.4.1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3.4.2 环氧丙烷在碱性磷酸锂表面的吸附 | 第47-51页 |
3.4.3 环氧丙烷在溴化钾表面的吸附 | 第51-54页 |
3.4.4 环氧丙烷在一水氢氧化锂表面的吸附 | 第54-55页 |
3.4.5 环氧丙烷在磷酸三钠表面的吸附 | 第55-56页 |
3.4.6 环氧丙烷在酸性催化剂表面的吸附 | 第56-57页 |
3.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4.1 结论 | 第58-59页 |
4.2 创新点 | 第59页 |
4.3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