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 第14-20页 |
一、北宋初期的政治环境 | 第14-16页 |
二、儒家忧患传统的继承 | 第16-17页 |
三、佛道思想的间接影响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忧乐思想的精神内涵 | 第20-32页 |
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 第20-25页 |
二、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 | 第25-28页 |
三、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 第28-30页 |
四、忧乐转化与忧乐共存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忧乐实践及后世影响 | 第32-44页 |
一、忧国忧民的具体担当 | 第32-39页 |
二、在与民同乐中体认乐道乐天 | 第39-41页 |
三、忧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