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3-14页 |
1.3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理论回顾及评述 | 第15-30页 |
2.1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5-22页 |
2.1.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 | 第15-17页 |
2.1.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7-19页 |
2.1.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22页 |
2.2 国有经济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2.2.1 国有经济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2 国有经济研究概述 | 第23-24页 |
2.3 民营经济研究综述 | 第24-27页 |
2.3.1 民营经济的界定 | 第24-26页 |
2.3.2 民营经济研究概述 | 第26-27页 |
2.4 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影响关系 | 第27-28页 |
2.4.1 产权的界定 | 第27页 |
2.4.2 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2.5 文献评述 | 第28-30页 |
3 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30-42页 |
3.1 江浙和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第30-35页 |
3.1.1 江浙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3.1.2 东北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第33-35页 |
3.2 江浙和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5-42页 |
3.2.1 对社会就业的影响 | 第35-38页 |
3.2.2 对产业效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3 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影响 | 第40-42页 |
4 理论分析 | 第42-48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42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42-44页 |
4.2.1 衡量国有经济、民营经济规模变量的选择 | 第42-43页 |
4.2.2 其他变量的定义 | 第43-44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44-48页 |
5 实证分析 | 第48-58页 |
5.1 模型具体形式 | 第48-49页 |
5.2 数据分析与检验 | 第49-54页 |
5.2.1 数据获取 | 第49-50页 |
5.2.2 平稳性检验 | 第50-52页 |
5.2.3 协整检验 | 第52-54页 |
5.3 模型估计与检验 | 第54-56页 |
5.4 估计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