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9页 |
1.1 本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稀土溶剂萃取 | 第12-19页 |
1.2.1 稀土溶剂萃取设备 | 第12-15页 |
1.2.2 稀土萃取体系 | 第15-19页 |
1.3 膜分散技术及其应用 | 第19-28页 |
1.3.1 膜乳化技术 | 第19-21页 |
1.3.2 膜分散传质过程 | 第21-24页 |
1.3.3 膜分散材料制备过程 | 第24-28页 |
1.4 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9页 |
第2章 皂化P507-煤油体系平衡萃取镧和铈 | 第39-53页 |
2.1 皂化P507-煤油体系萃取镧、铈平衡实验 | 第40-41页 |
2.1.1 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40页 |
2.1.2 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2.2 皂化P507-煤油体系萃取镧、铈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2.2.1 皂化P507-煤油体系萃取镧和铈萃合物的确定 | 第41-45页 |
2.2.2 皂化P507-煤油体系萃取镧和铈的水解反应 | 第45-46页 |
2.2.3 皂化P507-煤油体系萃取镧和铈的萃取机理 | 第46-47页 |
2.3 皂化P507-煤油萃取镧和铈的平衡分配模型的建立 | 第47-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第3章 P507-煤油-盐酸体系的膜分散行为 | 第53-70页 |
3.1 P507-煤油-盐酸体系膜分散液滴直径的理论计算 | 第54-62页 |
3.1.1 膜分散液滴受力数学模型 | 第54-57页 |
3.1.2 皂化P507-煤油-盐酸体系物性及其膜分散器结构参数 | 第57-58页 |
3.1.3 理论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3.2 P507-煤油-盐酸体系膜分散实验 | 第62-67页 |
3.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3.2.2 分析方法 | 第63页 |
3.2.3 P507-煤油-盐酸体系膜分散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63-6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4章 皂化P507-煤油-盐酸体系膜分散萃取轻稀土 | 第70-104页 |
4.1 膜分散萃取轻稀土传质实验 | 第71-73页 |
4.1.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71-72页 |
4.1.2 分析方法 | 第72-73页 |
4.2 膜分散萃取轻稀土传质结果与讨论 | 第73-98页 |
4.2.1 物性参数和工艺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73-81页 |
4.2.2 物性参数和工艺条件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 第81-86页 |
4.2.3 物性参数和工艺条件对传质控制机制的影响 | 第86-98页 |
4.3 膜分散反萃取实验 | 第98-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第5章 皂化P507-煤油-盐酸体系膜分散萃取分离轻稀土双元素 | 第104-133页 |
5.1 膜分散萃取分离轻稀土传质实验 | 第105-106页 |
5.1.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05页 |
5.1.2 分析方法 | 第105-106页 |
5.2 膜分散萃取分离轻稀土传质分离结果与讨论 | 第106-129页 |
5.2.1 P507浓度对双元素轻稀土萃取和分离的影响 | 第106-112页 |
5.2.2 初始水相酸度对双元素轻稀土萃取和分离的影响 | 第112-118页 |
5.2.3 两相总流量对双元素轻稀土萃取和分离的影响 | 第118-125页 |
5.2.4 分散相流量对双元素轻稀土萃取和分离的影响 | 第125-12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3页 |
结论 | 第133-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作者简介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