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356.2铝合金汽车螺簧座挤压铸造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挤压铸造工艺简介 | 第10-19页 |
1.1.1 挤压铸造的原理及特点 | 第10-11页 |
1.1.2 挤压铸造工艺的分类 | 第11-12页 |
1.1.3 挤压铸造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2-15页 |
1.1.4 挤压铸造产品的主要缺陷 | 第15-17页 |
1.1.5 挤压铸造工艺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 铝硅合金简介 | 第19-21页 |
1.2.1 铝硅合金的二元共晶相图 | 第19-21页 |
1.2.2 A356.2 亚共晶铝硅合金成分 | 第21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螺簧座挤压铸造模具设计 | 第23-31页 |
2.1 铸造方案设计 | 第23-26页 |
2.1.1 螺簧座的工艺分析 | 第23-24页 |
2.1.2 分型面、浇注和溢流系统设计 | 第24-26页 |
2.1.3 锁模力的计算与挤压铸造机的型号选择 | 第26页 |
2.2 模具方案设计 | 第26-30页 |
2.2.1 模具结构设计 | 第26-29页 |
2.2.2 挤压铸造型腔尺寸计算 | 第29页 |
2.2.3 模具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案 | 第31-4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3.1.1 实验原材料 | 第31-32页 |
3.1.2 熔炼辅助材料 | 第32-33页 |
3.1.3 脱模与模具润滑材料 | 第33页 |
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3-35页 |
3.3 熔炼工艺及检测 | 第35-39页 |
3.3.1 熔炼与成分检测 | 第35-37页 |
3.3.2 含氢量检测 | 第37-38页 |
3.3.3 K模检测 | 第38-39页 |
3.4 挤压铸造工艺参数设置 | 第39-40页 |
3.4.1 冲头速度的设置 | 第39-40页 |
3.4.2 铸造压力的设置 | 第40页 |
3.4.3 其他工艺参数的设置 | 第40页 |
3.5 固溶炉温度均匀性测试及T6热处理方案 | 第40-43页 |
3.5.1 固溶炉温度均匀性测试 | 第40-41页 |
3.5.2 T6热处理方案 | 第41-43页 |
3.6 试样后处理与检测 | 第43-44页 |
3.6.1 螺簧座的后处理 | 第43页 |
3.6.2 试样性能的检测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Anycasting计算机模拟 | 第45-57页 |
4.1 Anycasting简介 | 第45-46页 |
4.2 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46-47页 |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7-55页 |
4.3.1 充型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4.3.2 凝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82页 |
5.1 外部与内部铸造缺陷 | 第57-64页 |
5.1.1 缩孔缺陷 | 第57-61页 |
5.1.2 热处理气泡 | 第61-62页 |
5.1.3 流痕及花纹 | 第62-63页 |
5.1.4 冷隔与冷夹层缺陷 | 第63页 |
5.1.5 拉断 | 第63-64页 |
5.2 金相组织观察 | 第64-69页 |
5.2.1 变质处理前后金相组织 | 第64-65页 |
5.2.2 不同铸造压力下的铸态金相组织 | 第65-67页 |
5.2.3 不同铸造压力下的T6态金相组织 | 第67-68页 |
5.2.4 气孔周围的金相组织共晶硅偏析 | 第68-69页 |
5.3 Si与Mg的偏析 | 第69-70页 |
5.4 螺簧座力学性能测试 | 第70-78页 |
5.4.1 铸造压力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0-75页 |
5.4.2 铸造速度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5-78页 |
5.5 拉伸断口SEM分析和能谱分析 | 第78-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总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