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司法秩序中讼师作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宋代讼师 | 第11-13页 |
(四) 司法秩序 | 第13-15页 |
一、妨害统治者司法目标和价值的实现 | 第15-20页 |
(一) 影响司法功能和司法权威 | 第15-16页 |
(二) 增加司法审判负担 | 第16-18页 |
(三) 与统治者“息讼”思想相左 | 第18-20页 |
二、影响“讼者”社会纠纷的内部调节 | 第20-25页 |
(一) 影响家族秩序并冲击宗族法制 | 第20-21页 |
(二) 妨害司法官员与“讼者”沟通 | 第21-23页 |
(三) 增加“讼者”诉讼负担 | 第23-25页 |
三、客观上有助于司法审判效率提升 | 第25-29页 |
(一) 节省司法官员审阅“讼牒”时间 | 第25-27页 |
(二) 督促案件审判 | 第27-29页 |
四、普及法律知识并更新司法理念 | 第29-32页 |
(一) 教授律令有助于传播法律知识 | 第29-30页 |
(二) 冲击审判弊端有助于转变司法理念 | 第30-32页 |
五、讼师发挥积极作用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一) 统治者并不排斥讼师常规职业活动 | 第32-33页 |
(二) 讼师的存在和发展是历史的选择 | 第33-36页 |
(三) 讼师满足民众对于司法秩序的表达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