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四、研究思路和架构 | 第14-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我国廉政账户制度的萌芽与变迁 | 第16-23页 |
一、廉政账户制度的起源及首次推广 | 第16-18页 |
二、廉政账户制度的撤销阶段 | 第18-20页 |
三、廉政账户制度再建立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廉政账户制度的存废之争 | 第23-27页 |
一、初期:廉政账户制度设立的支持 | 第23-24页 |
二、中期:廉政账户制度存在的反对与质疑 | 第24-26页 |
三、现阶段:廉政账户制度的新认识与新特点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廉政账户制度争论背后的逻辑Ⅰ:人性与腐败成因 | 第27-32页 |
一、道德人与理性人 | 第27-28页 |
二、道德人与理性人发生腐败的内在逻辑 | 第28-30页 |
三、两种人性观下廉政账户制度的作用机理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廉政账户制度争论背后的逻辑Ⅱ:反腐路径的适应性效率 | 第32-37页 |
一、反腐的文化路径与法治路径 | 第32-33页 |
二、反腐的文化路径及法治路径的特点及差异 | 第33-34页 |
三、廉政账户制度适应性效率分析 | 第34-37页 |
第五章 廉政账户制度争论的整体性审视:理论反省与对策建议 | 第37-43页 |
一、制度设计中人性考量的辩证反思 | 第37-38页 |
二、文化路径反腐与法治路径反腐的相互依存 | 第38-39页 |
三、廉政账户制度调和与完善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