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脆秆突变体bc16的遗传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

致谢第6-9页
术语表第9-10页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引言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30页
    2.1 植物细胞壁第14-16页
        2.1.1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第14-15页
        2.1.2 植物细胞壁的功能第15-16页
    2.2 纤维素合成第16-22页
        2.2.1 纤维素结构第16-18页
        2.2.2 纤维素合酶复合体第18-19页
        2.2.3 纤维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和酶第19-21页
            2.2.3.1 纤维素合成酶(CesA)第19页
            2.2.3.2 纤维素酶Korrigan(Kor)第19-20页
            2.2.3.3 蔗糖合酶第20-21页
        2.2.4 玫瑰花环形结构的装配第21页
        2.2.5 体外纤维素合成第21-22页
    2.3 水稻脆秆突变体研究进展第22-27页
        2.3.1 水稻脆秆突变体的来源第22页
        2.3.2 脆秆突变体形成的理化机理第22-26页
        2.3.3 脆秆基因定位和克隆第26-27页
    2.4 水稻茎秆机械强度的影响因素第27-30页
        2.4.1 茎秆形态特与机械强度之间的关系第27页
        2.4.2 茎秆的解剖结构与机械强度之间的关系第27页
        2.4.3 矿质元素和茎秆机械强度第27-28页
        2.4.4 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与茎秆机械强度第28-30页
3 材料和方法第30-37页
    3.1 实验材料第30页
    3.2 突变体bc16和野生型表型鉴定第30-31页
    3.3 成熟期茎秆细胞壁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测定第31-32页
    3.4 成熟期茎秆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第32-33页
        3.4.1 石蜡切片第32页
        3.4.2 透射电镜第32-33页
    3.5 基因定位第33-35页
        3.5.1 DNA提取方法第33页
        3.5.2 PCR反应、电泳第33页
        3.5.3 突变基因的定位第33-35页
            3.5.3.1 连锁分析第33-34页
            3.5.3.2 数据分析及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4页
            3.5.3.3 Indel标记的开发第34页
            3.5.3.4 候选基因预测第34页
            3.5.3.5 DNA和cDNA测序第34-35页
    3.6 bc16基因表达量检测第35-37页
        3.6.1 总RNA提取第35-36页
        3.6.2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第36页
            3.6.2.1 DNA的去除第36页
            3.6.2.2 反转录反应第36页
        3.6.3 RT-PCR第36-37页
4 结果和分析第37-48页
    4.1 突变体bc16表型特征和农艺性状分析第37-39页
    4.2 突变体bc16细胞壁组分含量分析第39页
    4.3 突变体bc16细胞学观察第39-40页
        4.3.1 石蜡切片观察第39-40页
        4.3.2 突变体bc16茎秆组织的透射电镜观察第40页
    4.4 突变体bc16的遗传分析第40-41页
    4.5 bc16基因图位克隆第41-48页
        4.5.1 bc16基因染色体定位第41-43页
        4.5.2 bc16基因定位第43页
        4.5.3 候选基因的注解和分析第43-47页
        4.5.4 bc16基因突变位点确定第47页
        4.5.5 bc16基因RT-PCR分析第47-48页
5 讨论第48-51页
    5.1 突变体茎秆脆性增加的原因第48-49页
    5.2 bc16基因与相关脆秆基因作用的异同点第49页
    5.3 脆秆突变体的应用第49-51页
6 参考文献第51-62页
7 作者介绍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减柴胡枳桔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IL-12、总IgE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轻小型喷灌机组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土壤水氮运移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