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心室起搏电极位置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Meta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2-19页 |
2.1 文献检索策略 | 第12页 |
2.2 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2.3 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 | 第13页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13-14页 |
2.5 文献筛选流程 | 第14-19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9-28页 |
第1部分 纳入文献的定性分析 | 第19-22页 |
3.1.1 文献检索结果及特点 | 第19页 |
3.1.2 纳入文献的指标变化 | 第19-20页 |
3.1.3 纳入文献的不足之处 | 第20页 |
3.1.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 第20-22页 |
第2部分 纳入文献的定量分析 | 第22-28页 |
3.2.1 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LVEF) | 第22-24页 |
3.2.1.1 CRT后1周~3月 | 第22-23页 |
3.2.1.2 CRT后6月 | 第23页 |
3.2.1.3 CRT后1~2年 | 第23-24页 |
3.2.2 QRS波时限水平(dQRS) | 第24页 |
3.2.3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LVEDD) | 第24页 |
3.2.4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水平(LVESV) | 第24-25页 |
3.2.5 六分钟步行距离水平(6MWD) | 第25页 |
3.2.6 敏感性分析 | 第25-2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8-3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1-32页 |
第6章 展望与不足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综述 | 第3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