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7页 |
1.4.2 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2.1.1 农业现代化 | 第18-19页 |
2.1.2 农村劳动力 | 第19-20页 |
2.1.3 农村劳动力流动 | 第20-21页 |
2.1.4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 第21-22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2.1 伯克“二元结构”理论 | 第22页 |
2.2.2 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 第22-24页 |
2.2.3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第24页 |
2.2.4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 第24-27页 |
第3章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 | 第27-38页 |
3.1 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 | 第27-31页 |
3.1.1 湖南省农村劳动力变化情况 | 第27-29页 |
3.1.2 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 | 第29-31页 |
3.2 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概况 | 第31-34页 |
3.2.1 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现状 | 第31-33页 |
3.2.2 湖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3 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互动机理分析 | 第34-38页 |
3.3.1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 第34-36页 |
3.3.2 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 | 第36-38页 |
第4章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证分析 | 第38-45页 |
4.1 模型构建的原则 | 第38-39页 |
4.2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39-40页 |
4.3 农业现代化要素流动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证判断 | 第40-43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第5章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建议 | 第45-49页 |
5.1 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劳动力流动的基础 | 第45-46页 |
5.1.1 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推动农村劳动力有效流动 | 第45页 |
5.1.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 第45-46页 |
5.1.3 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农村劳动力流动基础 | 第46页 |
5.2 营造良好外部氛围,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条件 | 第46-49页 |
5.2.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 | 第46-47页 |
5.2.2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完善社会服务机制 | 第47页 |
5.2.3 进行体制改革,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 | 第47-48页 |
5.2.4 重点发展中小城镇,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