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产业结构论文

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度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0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20页
    1.3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第20页
        1.3.1 研究方法第20页
        1.3.2 写作思路第20页
    1.4 分析框架与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1 分析框架第20-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评价的理论基础第23-3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5页
        2.1.1 信贷政策的内涵第23-24页
        2.1.2 产业政策的内涵第24-25页
        2.1.3 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的内涵第25页
    2.2 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相关理论第25-29页
        2.2.1 市场失灵理论第25-26页
        2.2.2 信贷配给理论第26-27页
        2.2.3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第27-28页
        2.2.4 成本收益理论第28-29页
    2.3 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第29-34页
        2.3.1 贷款增减幅度第29-30页
        2.3.2 贷款质量第30-31页
        2.3.3 就业结构第31-32页
        2.3.4 产业结构第32-33页
        2.3.5 产业效益第33-34页
第3章 我国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度现状分析第34-41页
    3.1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协调度现状第34-37页
        3.1.1 政策制定者的认识难以整齐划一第35页
        3.1.2 政策制定的目标各有千秋第35-36页
        3.1.3 政策制定的实施对象存在重叠第36-37页
    3.2 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的协调度现状第37-38页
        3.2.1 地方政府影响信贷政策成效第37页
        3.2.2 地方政府支持地方企业发展第37-38页
        3.2.3 地方政府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第38页
    3.3 金融机构执行政策时的协调度现状第38-41页
        3.3.1 偏向于大型企业的贷款不合政策导向第39页
        3.3.2 偏向于高收入行业的贷款增加信贷风险第39-41页
第4章 协调度评估的模型与方法研究第41-46页
    4.1 协调度评估模型与方法简介第41-43页
        4.1.1 重标极差分析法第41页
        4.1.2 隶属度分析模型第41-42页
        4.1.3 离差分析模型第42-43页
        4.1.4 距离协调度模型第43页
    4.2 协调度评估模型与方法比较分析第43-44页
        4.2.1 模型的共同点第43-44页
        4.2.2 模型的选取第44页
    4.3 模型设定第44-46页
        4.3.1 参数设定第44页
        4.3.2 整体协调度函数第44-46页
第5章 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评价的实证分析第46-52页
    5.1 实证思路与数据指标第46页
    5.2 实证检验第46-49页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6-48页
        5.2.2 协调度评价第48-49页
    5.3 实证结论第49-52页
第6章 提高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度的政策建议第52-57页
    6.1 加强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互动第52-53页
        6.1.1 设立政策协调委员会第52页
        6.1.2 建立数据共享系统第52-53页
    6.2 丰富政策的制定内容第53-55页
        6.2.1 加强对第一产业的支持第53页
        6.2.2 提高对环保产业的信贷保护第53-54页
        6.2.3 扶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第54-55页
    6.3 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第55-57页
        6.3.1 促进金融机构的规范性第55页
        6.3.2 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第55-56页
        6.3.3 加强银政企的和谐第56页
        6.3.4 规范市场融资环境第56-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集聚、地理条件对外资区位分布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