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概述 | 第15-22页 |
2.1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种类 | 第15-17页 |
2.1.1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 第15页 |
2.1.2 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 第15-17页 |
2.2 社区矫正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2.1 社区矫正概念分析 | 第17-18页 |
2.2.2 社区矫正的特征 | 第18页 |
2.3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3.1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9页 |
2.3.2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理论 | 第19-20页 |
2.3.3 社团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2.3.4 中介管理理论 | 第21页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36页 |
3.1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实践脉络 | 第22-25页 |
3.1.1 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 | 第22-23页 |
3.1.2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 第23-24页 |
3.1.3 形成了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典型工作模式 | 第24-25页 |
3.2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实践现状分析 | 第25-30页 |
3.2.1 北京模式 | 第25-27页 |
3.2.2 上海模式 | 第27-28页 |
3.2.3 湖南实践分析 | 第28-30页 |
3.3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存在问题分析 | 第30-36页 |
3.3.1 非政府组织发育不足 | 第31-32页 |
3.3.2 成员素质有待提高 | 第32页 |
3.3.3 社区矫正社工人员待遇低 | 第32-33页 |
3.3.4 公众认识不清 | 第33-34页 |
3.3.5 缺乏科学工作机制 | 第34页 |
3.3.6 社区参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34-36页 |
第4章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4.1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法制不健全 | 第36页 |
4.2 非政府组织服务能力有限 | 第36-37页 |
4.3 非政府组织与参与社区矫正结构不合理 | 第37-38页 |
4.4 非政府组织对社区矫正的宣传力度不到位 | 第38页 |
4.5 政府管理理念的滞后 | 第38-39页 |
4.6 社区矫正认识的错位 | 第39页 |
4.7 社会参与意识的薄弱 | 第39-40页 |
4.8 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实践分析与经验借鉴 | 第41-48页 |
5.1 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实践 | 第41-45页 |
5.1.1 美国 | 第41-42页 |
5.1.2 英国 | 第42-43页 |
5.1.3 加拿大 | 第43-44页 |
5.1.4 日本 | 第44-45页 |
5.2 实践启示与经验借鉴 | 第45-48页 |
5.2.1 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 | 第45页 |
5.2.2 专业高能的矫正工作队伍 | 第45-46页 |
5.2.3 多元化地募集社会资金 | 第46页 |
5.2.4 鼓励下的公众参与 | 第46-48页 |
第6章 促进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对策 | 第48-58页 |
6.1 完善有利于社区矫正的法律体系 | 第48-50页 |
6.1.1 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 | 第48页 |
6.1.2 修订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规 | 第48-49页 |
6.1.3 捐赠立法的完善 | 第49-50页 |
6.2 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区矫正中的重要作用 | 第50-51页 |
6.2.1 明确非政府组织在社区矫正中的地位 | 第50页 |
6.2.2 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 | 第50-51页 |
6.3 建立市场化引导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矫正 | 第51-54页 |
6.3.1 非政府组织应当保持独立性 | 第51-52页 |
6.3.2 引入竞争淘汰机制 | 第52-53页 |
6.3.3 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与管理 | 第53-54页 |
6.4 加快非政府组织社区矫正社工人才的培养 | 第54-55页 |
6.4.1 招募前充分调查成员加入的动机 | 第54页 |
6.4.2 设置准入制度,规范社会力量工作队伍 | 第54-55页 |
6.4.3 优化年龄层次结构,提升社会力量整体活力 | 第55页 |
6.5 加大社区矫正宣传力度 | 第55-58页 |
6.5.1 提升公众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识 | 第55-56页 |
6.5.2 使参与主体多元化 | 第56-57页 |
6.5.3 适宜激励机制的创建 | 第57-5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