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泵液力端的参数化设计与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钻井泵的发展趋势 | 第18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应注意问题 | 第18-19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3.3 关键技术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液力端流量脉动理论分析 | 第22-40页 |
2.1 钻井泵的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22-26页 |
2.1.1 钻井泵的结构 | 第22-23页 |
2.1.2 钻井泵的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1.3 钻井泵液力端结构型式的选择 | 第24-26页 |
2.2 活塞的运动分析 | 第26-32页 |
2.3 钻井泵的流量 | 第32-36页 |
2.3.1 钻井泵的理论流量 | 第32页 |
2.3.2 钻井泵的实际流量 | 第32-33页 |
2.3.3 钻井泵的容积效率 | 第33页 |
2.3.4 三缸泵的瞬时排量 | 第33-36页 |
2.4 流量脉动率 | 第36-38页 |
2.5 吸入与排出管道内流体的流速 | 第38-39页 |
2.5.1 论平均流速 | 第38页 |
2.5.2 实际平均流速 | 第38页 |
2.5.3 论瞬时流速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液力端零件的参数化设计 | 第40-56页 |
3.1 参数化软件的介绍 | 第40-42页 |
3.1.1 二次开发软件SolidWorks | 第40-41页 |
3.1.2 VB开发语言简述 | 第41页 |
3.1.3 数据库技术 | 第41-42页 |
3.2 参数化设计过程 | 第42-44页 |
3.2.1 参数化零件尺寸的计算 | 第42-43页 |
3.2.2 参数化零件图形的绘制 | 第43-44页 |
3.3 泵阀的参数化设计 | 第44-54页 |
3.3.1 泵阀的设计原则 | 第44页 |
3.3.2 泵阀的种类 | 第44-45页 |
3.3.3 泵阀的理论计算与校核 | 第45-48页 |
3.3.4 泵阀参数化程序的编制步骤 | 第48-49页 |
3.3.5 泵阀参数化设计用户界面 | 第49-52页 |
3.3.6 泵阀程序运行说明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钻井泵液力端参数化系统设计 | 第56-72页 |
4.1 系统登录界面设计 | 第57-60页 |
4.1.1 登录界面介绍 | 第57-58页 |
4.1.2 登录界面程序代码 | 第58-60页 |
4.2 总体设计参数化界面 | 第60-61页 |
4.3 主要部件的参数化界面 | 第61-71页 |
4.3.1 泵头组件的参数化界面 | 第61-67页 |
4.3.2 吸入管道参数化界面 | 第67-68页 |
4.3.3 排出管道参数化设计界面 | 第68-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液力端阀隙流场及运动特性分析 | 第72-84页 |
5.1 Fluent软件介绍 | 第72-73页 |
5.1.1 Fluent的工程应用 | 第72-73页 |
5.1.2 Fluent包含的功能部分 | 第73页 |
5.2 模型的假设与简化 | 第73-74页 |
5.2.1 模型的假设 | 第73页 |
5.2.2 模型的简化 | 第73-74页 |
5.3 计算分析 | 第74-78页 |
5.3.1 阀隙的前处理 | 第74-75页 |
5.3.2 阀隙的求解设置 | 第75-76页 |
5.3.3 阀隙流场计算结果的后处理 | 第76-78页 |
5.4 泵阀运动特性分析 | 第78-82页 |
5.4.1 泵阀运动的近似理论 | 第78-80页 |
5.4.2 泵阀运动的精确微分方程 | 第80-81页 |
5.4.3 Matlab软件仿真结果 | 第81-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液力端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84-96页 |
6.1 ANSYS软件的简介 | 第84页 |
6.2 泵头的有限元分析 | 第84-88页 |
6.3 泵阀的有限元分析 | 第88-91页 |
6.4 阀座的有限元分析 | 第91-9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7.1 结论 | 第96-97页 |
7.2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4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页 |
读研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