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风力发电的发展及现状 | 第14-21页 |
1.2.1 国外风力发电发展状况 | 第14-17页 |
1.2.2 国内风力发电发展状况 | 第17-19页 |
1.2.3 LVRT必要性及标准简介 | 第19-21页 |
1.3 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3.1 SCIG低电压穿越的控制技术 | 第21-22页 |
1.3.2 DFIG低电压穿越的控制技术 | 第22-23页 |
1.3.3 DFIG低电压穿越硬件电路控制技术 | 第23-26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26-27页 |
第二章 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与控制 | 第27-45页 |
2.1 风力机和机械传动轴系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1.1 风力机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1.2 机械传动轴系的数学模型 | 第28页 |
2.2 风力发电系统运行原理 | 第28-31页 |
2.2.1 笼型异步电机风力发电原理 | 第28-29页 |
2.2.2 双馈异步电机风力发电原理 | 第29-31页 |
2.3 风力发电系统数学模型 | 第31-35页 |
2.3.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DFIG的数学模型 | 第31-34页 |
2.3.2 d-q坐标系下的DFIG的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2.4 DFIG网侧变换器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35-39页 |
2.5 理想电网电压条件下DFIG的传统矢量控制技术 | 第39-42页 |
2.6 SCIG系统正常运行仿真 | 第42-43页 |
2.7 DFIG系统正常运行仿真 | 第43-4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不同电压跌落情况下DFIG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 | 第45-59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计及定子磁链动态过程的改进矢量控制 | 第45-49页 |
3.2.1 定子电压定向的DFIG矢量控制改进方案分析 | 第45-48页 |
3.2.2 仿真验证分析 | 第48-49页 |
3.3 转子侧加装Crowbar保护装置的低电压穿越控制 | 第49-58页 |
3.3.1 Crowbar的工作状态和控制方法 | 第50-51页 |
3.3.2 转子侧快速短接Crowbar电路关键技术 | 第51-52页 |
3.3.3 转子侧Crowbar阻值整定 | 第52-54页 |
3.3.4 不同Crowbar退出时间对LVRT效果影响仿真分析 | 第54-57页 |
3.3.5 不同Crowbar阻值对LVRT效果影响仿真分析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基于可变频变压器的SCIG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 | 第59-71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可变频变压器的提出及应用 | 第59-61页 |
4.2.1 可变频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 | 第59-60页 |
4.2.2 可变频变压器的应用和研究意义 | 第60-61页 |
4.3 可变频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 第61-62页 |
4.4 SCIG稳态模型分析 | 第62-65页 |
4.5 基于可变频变压器的笼型风电机组新型拓扑结构及机理 | 第65-66页 |
4.6 系统控制方法 | 第66-67页 |
4.6.1 VFT转速控制及直流驱动系统设计 | 第66-67页 |
4.6.2 SCIG风电机组的变桨距控制 | 第67页 |
4.7 仿真分析 | 第67-7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基于可变频变压器的DFIG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 | 第71-79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基于可变频变压器的双馈风电机组新型拓扑结构及机理 | 第71-72页 |
5.3 可变频变压器改善DFIG系统稳定性能的仿真分析 | 第72-75页 |
5.4 可变频变压器提高DFIG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的仿真分析 | 第75-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