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一般理解 | 第13-21页 |
(一) 小额贷款公司的含义解读 | 第13-16页 |
1、小额贷款公司的兴起 | 第13-14页 |
2、小额贷款公司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6页 |
(二) 小额贷款公司与其他相关金融机构的差异 | 第16-20页 |
1、小额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差异 | 第16-17页 |
2、小额贷款公司与财务公司的差异 | 第17-18页 |
3、小额贷款公司与民间借贷的差异 | 第18-19页 |
4、小额贷款公司与农村信用社的差异 | 第19-20页 |
(三) 小额贷款公司的功能 | 第20-21页 |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监管的必要性 | 第21-27页 |
(一)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1、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萌芽”时期 | 第22页 |
2、法律法规日趋健全的规范化时期 | 第22-23页 |
3、经济新常态调整升级时期 | 第23页 |
(二)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现状 | 第23-24页 |
(三)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24-27页 |
1、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2、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现实依据 | 第25-27页 |
三、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现状及不足 | 第27-33页 |
(一)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现状 | 第27-29页 |
1、对市场准入的监管 | 第28页 |
2、对市场运营监管 | 第28页 |
3、其他监督管理制度 | 第28-29页 |
(二) 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 第29-30页 |
(三)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1、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定位不清 | 第30-31页 |
2、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 | 第31页 |
3、监管主体不明确导致监管缺位 | 第31-32页 |
4、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监管不利 | 第32页 |
5、事后救济制度不完善 | 第32-33页 |
6、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与活跃的金融市场不匹配的问题 | 第33页 |
四、域外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及其借鉴 | 第33-36页 |
(一) 立法现行,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 | 第33-34页 |
(二)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主体 | 第34-35页 |
(三) 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退出制度 | 第35-36页 |
五、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6-40页 |
(一) 构筑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法律体系 | 第36页 |
(二)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主体 | 第36-37页 |
(三) 调整市场准入、退出监管政策导向 | 第37-38页 |
1、放宽市场准入标准 | 第37-38页 |
2、细化市场退出监管 | 第38页 |
(四)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运营监管制度 | 第38-40页 |
1、对小额贷款公司利率的宏观监管 | 第38-39页 |
2、建立全方位风险监控机制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