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青马工程”机制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对当前研究的评价第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1.3.2 实践调研法第14-15页
        1.3.3 比较研究法第15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1.4.1 创新之处第15页
        1.4.2 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2章“青马工程”的概念解析第16-23页
    2.1“青马工程”的概念分析第16页
    2.2“青马工程”的培养内容第16-18页
        2.2.1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第16-17页
        2.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第17页
        2.2.3 中国传统文化第17-18页
    2.3“青马工程”的培养原则第18-19页
        2.3.1 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第18页
        2.3.2 全面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第18页
        2.3.3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18-19页
        2.3.4 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第19页
    2.4“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第19-21页
        2.4.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第20页
        2.4.2 大学生道德品格的提升第20页
        2.4.3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第20-21页
        2.4.4 终极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21页
    2.5“青马工程”的培养途径第21-23页
        2.5.1 政治理论素养教育第21页
        2.5.2 系统整体化的教育模式第21-22页
        2.5.3 社会实践教育第22-23页
第3章“青马工程”提出的背景与意义第23-27页
    3.1“青马工程”提出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第23-25页
        3.1.1 党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教育的重视第23-24页
        3.1.2 大学生对马克思理论的认知现状第24-25页
    3.2“青马工程”提出的当代意义第25-27页
        3.2.1 有利于高校竞争力与国家人才战略建设第25页
        3.2.2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第25页
        3.2.3 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第25-26页
        3.2.4 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26-27页
第4章 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7-34页
    4.1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的历史阶段划分第27-28页
        4.1.1 政策提出阶段第27页
        4.1.2 试点运行阶段第27-28页
        4.1.3 全面推进阶段第28页
    4.2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取得的成效第28-30页
        4.2.1 实施数量逐渐增多第28-29页
        4.2.2 影响范围日益扩大第29页
        4.2.3 培养内容与时俱进第29-30页
    4.3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0-34页
        4.3.1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4.3.2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第31-34页
第5章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的长效机制构建与前景展望第34-41页
    5.1 构建理论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理论学习机制第34-35页
        5.1.1 青年大学生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第34页
        5.1.2 创新相关课程体系第34-35页
        5.1.3 加强两课教师资源培养第35页
    5.2 构建校内实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体参与机制第35-36页
        5.2.1 实现主体参与的开放机制第36页
        5.2.2 搭建主体参与的社会实践平台第36页
    5.3 构建组织指导与氛围建设相结合的运行保障机制第36-37页
        5.3.1 应该不断健全选拔机制第37页
        5.3.2 完善培训机制第37页
        5.3.3 建立激励机制第37页
    5.4 构建在校培养与家庭塑造相结合的延伸培养机制第37-38页
        5.4.1 构建在校培养机制第38页
        5.4.2 强化家庭塑造第38页
    5.5 构建考核考评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评估优化机制第38-40页
        5.5.1 制定完善的评估考核标准第39页
        5.5.2 科学合理地实施考评第39页
        5.5.3 深入分析考评结果第39-40页
    5.6 高校“青马工程”的前景与展望第40-41页
        5.6.1“青马工程”与和谐社会建设第40页
        5.6.2“青马工程”与“中国梦”的实现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作者简介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GS的微带滤波器设计
下一篇:彩礼返还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