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环高原湖泊乡村聚落景观资源分布的特殊性 | 第9-10页 |
1.1.2 环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 第10页 |
1.1.3 环高原湖泊聚落景观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22页 |
1.3.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2 乡村聚落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3 高原湖泊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4 景观资源评价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1.3.5 小结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22-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5-50页 |
2.1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25-26页 |
2.2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6-32页 |
2.2.1 地理区位 | 第26-28页 |
2.2.2 地形地貌 | 第28-30页 |
2.2.3 气候水文 | 第30-31页 |
2.2.4 土壤植被 | 第31-32页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2-42页 |
2.3.1 交通区位 | 第32页 |
2.3.2 人口及用地 | 第32-35页 |
2.3.3 民族及年代 | 第35-38页 |
2.3.4 经济产业 | 第38-42页 |
2.4 景观资源构成概况 | 第42-49页 |
2.4.1 自然景观资源 | 第44-45页 |
2.4.2 人文景观资源 | 第45-49页 |
2.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环异龙湖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研究 | 第50-63页 |
3.1 环异龙湖乡村聚落空间分异量化分析 | 第50-60页 |
3.1.1 与地形相关空间分异 | 第50-52页 |
3.1.2 与区位相关空间分异 | 第52-55页 |
3.1.3 人口、用地规模空间分异 | 第55-56页 |
3.1.4 经济产业空间分异 | 第56-58页 |
3.1.5 历史年代空间分异 | 第58-59页 |
3.1.6 民族分布空间分异 | 第59-60页 |
3.2. 环异龙湖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特征 | 第60-62页 |
3.2.1 环湖聚落各方面空间分异特征 | 第60-61页 |
3.2.2 环湖聚落总体空间分异特征 | 第61-62页 |
3.3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环异龙湖乡村聚落景观资源评价 | 第63-105页 |
4.1 环异龙湖乡村聚落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建立 | 第63-72页 |
4.1.1 评价原则 | 第63页 |
4.1.2 评价方法 | 第63-66页 |
4.1.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66-72页 |
4.2 环异龙湖乡村聚落景观资源评价指标权重 | 第72-76页 |
4.2.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72-74页 |
4.2.2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第74-76页 |
4.3 环异龙湖乡村聚落类型划分 | 第76-90页 |
4.3.1 单因素类型划分 | 第76-78页 |
4.3.2 综合多因素类型划分 | 第78-88页 |
4.3.3 划分结果 | 第88-90页 |
4.4 各类型聚落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 第90-104页 |
4.4.1 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 | 第91-93页 |
4.4.2 半山区种植/畜牧业型聚落景观资源评价 | 第93-96页 |
4.4.3 湖滨坝区种植业型聚落景观资源评价 | 第96-98页 |
4.4.4 特殊资源型聚落景观资源评价 | 第98-99页 |
4.4.5 坝区非农型聚落景观资源评价 | 第99-101页 |
4.4.6 各类型村庄景观资源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1-104页 |
4.5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环异龙湖乡村聚落景观优化建议 | 第105-114页 |
5.1 环湖聚落景观整体优化建议 | 第105-106页 |
5.1.1 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修护、湖区资源合理利用 | 第105页 |
5.1.2 生态、生产、生活三者有机结合 | 第105页 |
5.1.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 第105-106页 |
5.1.4 保护兼顾发展,发挥保护主体作用,提高保护可操作性 | 第106页 |
5.2 各类型聚落景观优化建议 | 第106-114页 |
5.2.1 半山区种植/畜牧业型——种植模式优化 | 第107-108页 |
5.2.2 湖滨坝区种植业型——山水格局保护 | 第108-109页 |
5.2.3 特殊资源型——重点保护控制 | 第109-113页 |
5.2.4 坝区非农型——城镇化发展 | 第113-11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14-115页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5页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附录 | 第117-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