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基本特性及合成方法第13-16页
        1.2.1 二氧化钛的结构第13-14页
        1.2.2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反应第14-15页
        1.2.3 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方法第15-16页
    1.3 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光催化性能的优化第16页
    1.4 石墨烯量子点的基本性质及制备方法第16-18页
        1.4.1 石墨烯量子点的结构和性质第16-17页
        1.4.2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第17-18页
    1.5 石墨烯量子点的应用第18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工作第18-20页
        1.6.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第18-19页
        1.6.2 主要研究思路第19页
        1.6.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4页
第二章 氮掺杂TiO_2纳米线—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24-40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27页
        2.2.1 实验试剂第25页
        2.2.2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3 钛片的清洗第26页
        2.2.4 TiO_2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第26页
        2.2.5 样品在氨气气氛下的热处理第26-27页
        2.2.6 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物的制备第27页
        2.2.7 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第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4页
        2.3.1 TiO_2纳米线在合成过程中的形貌分析第27-29页
        2.3.2 TiO_2纳米线在合成过程中的XRD分析第29-30页
        2.3.3 复合物样品的形貌分析第30-31页
        2.3.4 复合物样品的XRD分析第31页
        2.3.5 复合物样品的Raman分析第31-32页
        2.3.6 复合物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32-33页
        2.3.7 复合物样品的荧光光谱分析第33-34页
        2.3.8 复合物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及机理分析第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第三章 氮掺杂分级TiO_2纳米线—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增强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0-52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实验部分第40-43页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0-42页
        3.2.2 分等级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第42页
        3.2.3 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线-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物的制备第42页
        3.2.4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42-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3.3.1 样品的XRD分析第43-44页
        3.3.2 样品的Raman分析第44页
        3.3.3 样品的形貌分析第44-46页
        3.3.4 样品的光学性能分析第46-47页
        3.3.5 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分析第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第四章 硫氮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与TiO_2纳米线的复合及其增强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2-65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实验部分第52-55页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2-54页
        4.2.2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第54页
        4.2.3 硫氮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第54页
        4.2.4 复合物样品的制备第54-55页
        4.2.5 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第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4.3.1 石墨烯量子点的形貌分析第55-56页
        4.3.2 石墨烯量子点的PL分析第56-57页
        4.3.3 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吸收分析第57-59页
        4.3.4 复合物样品的光吸收分析第59页
        4.3.5 复合物样品的PL分析第59-60页
        4.3.6 复合物样品的光催化活性与机理分析第60-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硕士期间完成的工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Fe/N/C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在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下一篇:纳米电化学传感器在同时检测邻苯二酚与对苯二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