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风险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页
        1.3.2 现实意义第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1.4.2 实证分析法第13页
        1.4.3 实地调查法第13页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3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13页
        1.5.2 存在的不足第13页
    1.6 本章小结第13-14页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14-24页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4-17页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4页
        2.1.2 金融风险理论第14-15页
        2.1.3 普惠金融理论第15-16页
        2.1.4 P2P网络借贷概念界定第16-17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2.2.1 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研究第17-18页
        2.2.2 P2P网络借贷参与者行为研究第18-20页
        2.2.3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研究第20-22页
        2.2.4 研究述评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历史和现状第24-31页
    3.1 P2P网络借贷在国外的发展第24页
    3.2 P2P网络借贷在国内的发展第24-30页
        3.2.1 行业整体发展阶段第24-26页
        3.2.2 行业政策规范出台第26-27页
        3.2.3 行业发展面临问题第27-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研究第31-59页
    4.1 P2P网络借贷行业宏观环境风险分析第31-35页
        4.1.1 市场风险第31-33页
        4.1.2 监管风险第33-34页
        4.1.3 法律风险第34-35页
    4.2 不同平台模式下的运营风险分析第35-48页
        4.2.1 单纯中介模式下的运营风险第36-39页
        4.2.2 复合中介模式下的运营风险第39-41页
        4.2.3 线上线下共同运作模式下的运营风险第41-44页
        4.2.4 各P2P运营模式下的共性风险第44-48页
    4.3 P2P网络借贷行业借款人信用风险分析第48-58页
        4.3.1 信用风险来源第48页
        4.3.2 贷前的客户选择风险第48-50页
        4.3.3 贷后的客户管理风险第50-51页
        4.3.4 借款人逾期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1-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防控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风险的对策建议第59-64页
    5.1 对政府层面的建议第59-61页
        5.1.1 明确行业准入门槛第59-60页
        5.1.2 整顿肃清行业环境第60页
        5.1.3 实现全面监管第60页
        5.1.4 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第60-61页
    5.2 对行业层面的建议第61-62页
        5.2.1 建立行业信息共享平台第61页
        5.2.2 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第61-62页
    5.3 对平台层面的建议第62-63页
        5.3.1 加强平台信息披露第62页
        5.3.2 规范平台经营范围第62页
        5.3.3 实行第三方资金托管第62-63页
        5.3.4 提升从业者综合业务素质第63页
        5.3.5 建立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第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印贸易不平衡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区域间互联网发展的差异性研究--基于31省份互联网发展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