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一) 选题意义及理由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 对两广地区隋唐墓葬分期的研究 | 第10页 |
2. 对两广地区隋唐墓葬形制的研究 | 第10页 |
3. 对两广地区隋唐墓葬随葬品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 第11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两广地区隋唐墓葬的考古发现 | 第13-17页 |
(一) 广东地区隋唐墓葬的考古发现概况 | 第13-15页 |
(二) 广西地区隋唐墓葬的考古发现概况 | 第15-17页 |
二、两广地区隋唐墓葬的形制 | 第17-24页 |
(一) 两广地区隋唐墓葬的形制 | 第17-23页 |
1. 竖穴土坑墓 | 第17-18页 |
2. 砖室墓 | 第18-20页 |
3. 木椁墓 | 第20页 |
4. 崖洞葬 | 第20-23页 |
(二) 小结 | 第23-24页 |
三、两广地区隋唐墓葬的随葬品 | 第24-47页 |
(一) 陶器 | 第24-31页 |
1. 罐 | 第24页 |
2. 双耳罐 | 第24-25页 |
3. 四耳罐 | 第25页 |
4. 六耳罐 | 第25-27页 |
5. 三足罐 | 第27页 |
6. 碗 | 第27-29页 |
7. 钵 | 第29页 |
8. 盂 | 第29页 |
9. 塔式罐 | 第29-30页 |
10. 围栏瓶 | 第30页 |
11. 生肖俑 | 第30页 |
12. 镇墓兽 | 第30页 |
13. 陶砖雕 | 第30-31页 |
(二) 瓷器 | 第31-40页 |
1. 罐 | 第31页 |
2. 双耳罐 | 第31-33页 |
3. 四耳罐 | 第33-35页 |
4. 六耳罐 | 第35页 |
5. 碗 | 第35-36页 |
6. 大敞口碗 | 第36-37页 |
7. 钵形碗 | 第37页 |
8. 葵瓣口大碗 | 第37页 |
9. 盘口壶 | 第37-38页 |
10. 唾壶 | 第38页 |
11. 长身壶 | 第38-39页 |
12. 提梁壶 | 第39页 |
13. 鱼形壶 | 第39-40页 |
14. 碟 | 第40页 |
15. 盏 | 第40页 |
16. 杯 | 第40页 |
(三) 铜器 | 第40-42页 |
1. 铜钱 | 第40-41页 |
2. 铜镜 | 第41-42页 |
3. 铜饰 | 第42页 |
4. 匕首 | 第42页 |
5. 其他 | 第42页 |
(四) 滑石器 | 第42-43页 |
1. 滑石猪 | 第42-43页 |
2. 盘 | 第43页 |
3. 碗 | 第43页 |
4. 饰件 | 第43页 |
(五) 其他 | 第43-44页 |
1. 金器 | 第43-44页 |
2. 银器 | 第44页 |
3. 铁器 | 第44页 |
4. 木器 | 第44页 |
(六) 随葬器物组合 | 第44-46页 |
(七) 小结 | 第46-47页 |
四、两广地区隋唐墓葬的分期 | 第47-52页 |
(一) 隋代 | 第47-48页 |
(二) 唐代初期 | 第48-49页 |
(三) 唐代中期 | 第49-50页 |
(四) 唐代晚期 | 第50-52页 |
五、两广地区隋唐墓葬的特点及区域特征 | 第52-57页 |
(一) 墓葬特点 | 第52-53页 |
(二) 区域特征 | 第53-57页 |
1. 桂东北地区 | 第54页 |
2. 桂东南地区 | 第54页 |
3. 粤北地区 | 第54-55页 |
4. 粤中地区 | 第55页 |
5. 粤东地区 | 第55-57页 |
六、两广地区隋唐墓葬中的宗教因素 | 第57-63页 |
(一) 十二生肖俑 | 第57-58页 |
(二) 五方五精石 | 第58-59页 |
(三) 铜镜 | 第59-60页 |
(四) 围栏瓶、多角坛、塔式罐 | 第60-61页 |
(五) 镇墓兽 | 第61-63页 |
七、两广地区隋唐墓葬所体现的等级制度及丧葬观念的变迁 | 第63-69页 |
(一) 两广地区隋唐墓葬的形制所反映的丧葬等级制度 | 第63-65页 |
1. 隋代丧纪及其在两广墓葬中的表现 | 第63页 |
2. 唐代丧纪及其在两广墓葬中的表现 | 第63-65页 |
(二) 两广地区隋唐墓葬所体现的丧葬观念的变迁 | 第65-69页 |
1. 重“葬”阶段 | 第65页 |
2. 重“丧”阶段 | 第65-66页 |
3. “祈福”观念增强 | 第66-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表:两广地区隋唐墓葬登记表 | 第76-87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
后记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