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乡村绿道植被构建模式的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1 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 | 第9页 |
1.1.2 绿道植被景观的应用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课题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0-12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建设概况 | 第12-14页 |
1.4 课题拟采用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选读文献 | 第14页 |
1.4.2 项目调研 | 第14页 |
1.4.3 资料汇总分类 | 第14页 |
1.4.4 案例总结 | 第14页 |
1.4.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乡村绿道与海南植被构建的研究 | 第16-28页 |
2.1 海南乡村绿道的植被构成 | 第16页 |
2.1.1 植被构成 | 第16页 |
2.1.2 生态效用 | 第16页 |
2.1.3 景观效果 | 第16页 |
2.2 海南乡村绿道的生态因子 | 第16-18页 |
2.2.1 光照 | 第17页 |
2.2.2 温度 | 第17页 |
2.2.3 土壤 | 第17页 |
2.2.4 水分 | 第17页 |
2.2.5 空气 | 第17-18页 |
2.3 海南乡村绿道的地形地貌 | 第18-20页 |
2.3.1 自然山体 | 第18页 |
2.3.2 人造微地形 | 第18-20页 |
2.4 海南乡村绿道的植被群落类型 | 第20-25页 |
2.4.1 植被结构类型 | 第20-24页 |
2.4.2 植被功能类型 | 第24-25页 |
2.5 植被群落的效益功能 | 第25-27页 |
2.5.1 生态效益 | 第25-26页 |
2.5.2 景观效益 | 第26-27页 |
2.5.3 人文效益 | 第27页 |
2.5.4 休闲效益 | 第27页 |
2.5.5 经济效益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案例分析研究 | 第28-47页 |
3.1 文昌八门湾绿道 | 第28-37页 |
3.1.1 区域概况 | 第28页 |
3.1.2 绿道总体布局 | 第28-29页 |
3.1.3 整体设计方案 | 第29-30页 |
3.1.4 七大主题绿道 | 第30-37页 |
3.2 万宁兴隆国家绿道 | 第37-46页 |
3.2.1 区域概况 | 第37-38页 |
3.2.2 绿道总体布局 | 第38页 |
3.2.3 整体设计方案 | 第38-39页 |
3.2.4 三条主要骑行绿道 | 第39-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讨论与深化 | 第47-52页 |
4.1 海南乡村绿道植被构建总结 | 第47-48页 |
4.1.1 构建原则 | 第47页 |
4.1.2 构建类型和植被选择 | 第47-48页 |
4.2 存在问题与分析 | 第48-49页 |
4.2.1 乡村绿道的植被构建类型简单单一 | 第48-49页 |
4.2.2 植被种类选择少 | 第49页 |
4.2.3 缺乏对项目的深入了解 | 第49页 |
4.3 深化建议 | 第49-52页 |
4.3.1 优化景观设计 | 第49-50页 |
4.3.2 优化生态环境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