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内涵 | 第15-19页 |
2.1 相对优势地位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概念 | 第16-17页 |
2.3 滥用相对优势地位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差异 | 第17-19页 |
2.3.1 主体资格的不同 | 第17页 |
2.3.2 主观目的的区别 | 第17页 |
2.3.3 比较对象的差异 | 第17-18页 |
2.3.4 分析方法的区别 | 第18-19页 |
3 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3.1 依赖性理论 | 第19-20页 |
3.1.1 转向可能性 | 第19页 |
3.1.2 转向合理性 | 第19-20页 |
3.1.3 转向可行性 | 第20页 |
3.2 禁止权利滥用理论 | 第20-21页 |
3.3 资产专用性理论 | 第21-22页 |
4 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实证分析 | 第22-26页 |
4.1 大型零售商与供货商关系中的相对优势地位 | 第22-23页 |
4.2 淘宝商城与入驻商家关系中的相对优势地位 | 第23-24页 |
4.3 电影院线与制片方关系中的相对优势地位 | 第24页 |
4.4 3Q大战中的相对优势地位 | 第24-26页 |
5 国外主要国家对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规制经验 | 第26-30页 |
5.1 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的完善与适用 | 第26-27页 |
5.2 日本公平交易法的健全与实践 | 第27-28页 |
5.3 美国罗宾逊帕特曼法的补充与推行 | 第28-30页 |
6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法律规制 | 第30-35页 |
6.1 完善相对优势地位的概念 | 第30页 |
6.2 明确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构成要件 | 第30-31页 |
6.2.1 主体要件 | 第30-31页 |
6.2.2 行为要件 | 第31页 |
6.2.3 结果要件 | 第31页 |
6.3 加强协作以健全执法体制 | 第31-32页 |
6.3.1 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促进作用 | 第32页 |
6.3.2 数据共享并建立与反垄断机关的沟通渠道 | 第32页 |
6.3.3 加强与行业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 | 第32页 |
6.4 完善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法律责任 | 第32-35页 |
6.4.1 完善行政责任的处罚方式和程度 | 第33页 |
6.4.2 扩大民事责任的适用范围 | 第33-34页 |
6.4.3 健全刑事责任的处罚机制 | 第34-35页 |
7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