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第一章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第16-25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 第16-18页 |
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 第16-17页 |
二、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 第17-18页 |
三、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 第18页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 | 第18-20页 |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 第19页 |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 第19-20页 |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斗争 | 第20页 |
第三节《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中国化 | 第20-25页 |
一、《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现阶段”中国“人民”的范畴 | 第21-23页 |
二、《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现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必须团结的对象 | 第23页 |
三、《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中国阶级斗争必然导致人民民主专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第25-34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 第25-27页 |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 第25-26页 |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 第26页 |
三、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建国方案 | 第27-29页 |
一、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 第28页 |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 第28-29页 |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 第29页 |
第三节 《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国家政权理论的中国化 | 第29-34页 |
一、《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新中国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第30-32页 |
二、《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 第32页 |
三、《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第34-44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 第34-36页 |
一、共产党是始终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 第34-35页 |
二、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第35-36页 |
三、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 | 第36页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政党状况 | 第36-39页 |
一、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 | 第37页 |
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各民主党派 | 第37-38页 |
三、代表工农等进步阶级的共产党 | 第38-39页 |
第三节《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国家政党理论的中国化 | 第39-44页 |
一、《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革命达到胜利 | 第40-41页 |
二、《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 | 第41-42页 |
三、《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创建新中国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44-50页 |
第一节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意义 | 第44-46页 |
一、《论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第44页 |
二、《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第44-45页 |
三、《论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成熟的标志 | 第45-46页 |
第二节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现实意义 | 第46-50页 |
一、必须依靠人民民主专政“稳步地走到目的地” | 第46-47页 |
二、必须真正做到“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 | 第47-48页 |
三、“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