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天名精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13-37页 |
| 一、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3-26页 |
| (一)倍半萜类化合物 | 第13-19页 |
| 1、桉叶烷型倍半萜内酯 | 第14-15页 |
| 2、愈创木烷型和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 | 第15页 |
| 3、苍耳烷型倍半萜内酯 | 第15-16页 |
| 4、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 | 第16-18页 |
| 5、卡拉布烷型倍半萜内酯 | 第18页 |
| 6、倍半萜内酯二聚体 | 第18-19页 |
| (二)单萜类化合物 | 第19-20页 |
| (三)二萜类化合物 | 第20-21页 |
| (四)黄酮、香豆素类化合物及芳香族类衍生物 | 第21页 |
| (五)其他类型化合物 | 第21-26页 |
| 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26-27页 |
| (一)抗肿瘤活性 | 第26页 |
| (二)抗炎活性 | 第26-27页 |
| (三)抗疟原虫活性 | 第27页 |
| (四)其他活性 | 第27页 |
| 三、选题指导思想 | 第27-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 第二章 大花金挖耳化学成分研究 | 第37-81页 |
| 一、大花金挖耳简介 | 第37页 |
| 二、实验部分 | 第37-81页 |
| (一)仪器 | 第37-38页 |
| (二)植物来源 | 第38页 |
| (三)提取分离 | 第38-39页 |
| (四)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9-40页 |
| (五)化合物的结构编号及命名 | 第40-44页 |
| (六)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4-52页 |
| 1、新桉叶烷-愈创木烷倍半萜内酯二聚体的结构鉴定 | 第44-50页 |
| 2、新含氯百里香酚类单萜的结构鉴定 | 第50-52页 |
| (七)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52-66页 |
| 1、倍半萜内酯二聚体 | 第52-53页 |
| 2、百里香酚类单萜 | 第53-56页 |
| 3、单萜 | 第56页 |
| 4、桉叶烷型倍半萜内酯 | 第56-59页 |
| 5、愈创木烷和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 | 第59-61页 |
| 6、苍耳烷型倍半萜内酯 | 第61-62页 |
| 7、卡拉布烷型倍半萜内酯 | 第62页 |
| 8、吉玛烷型倍半萜内酯 | 第62-64页 |
| 9、其他类型倍半萜 | 第64-65页 |
| 10、二萜类化合物 | 第65页 |
| 11、黄酮类化合物 | 第65-66页 |
| 12、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66页 |
| 13、甾体类化合物 | 第66页 |
| (八)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 | 第66-81页 |
| 第三章 大花金挖耳生物活性研究 | 第81-86页 |
| 一、部分化合物对四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实验 | 第81-82页 |
| (一)受试样品 | 第81页 |
| (二)阳性对照 | 第81页 |
| (三)细胞株 | 第81页 |
| (四)其他实验材料 | 第81-82页 |
| (五)实验方法 | 第82页 |
| (六)实验结果 | 第82页 |
| 二、TNF-α介导的NF-?B活性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 第82-84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82-83页 |
| (二)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 第83-84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84页 |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84-86页 |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86-88页 |
| 一、化学成分研究 | 第86页 |
| 二、药理活性研究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附录 | 第93-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