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白光LED通信系统的设计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 1.2 可见光通信的应用场景 | 第14-16页 |
| 1.2.1 室外可见光通信 | 第14-15页 |
| 1.2.2 室内可见光通信 | 第15-16页 |
| 1.3 技术发展概况 | 第16-20页 |
| 1.3.1 国外发展动态 | 第17-18页 |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 1.4 论文的结构与框架 | 第20-23页 |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1.4.2 论文框架及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 第2章 室内可见光通信原理 | 第23-38页 |
| 2.1 VLC原理与协议 | 第23-29页 |
| 2.1.1 VLC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 2.1.2 802.15.7 PHY层协议 | 第24-29页 |
| 2.2 LED器件特性 | 第29-33页 |
| 2.2.1 LED电学特性 | 第29-30页 |
| 2.2.2 LED光学特性 | 第30-33页 |
| 2.3 光电转换器件特性 | 第33-35页 |
| 2.3.1 PD的种类 | 第33-34页 |
| 2.3.2 PD电学特性 | 第34-35页 |
| 2.4 VLC信道特性 | 第35-3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硬件平台设计 | 第38-59页 |
| 3.1 FPGA平台设计 | 第38-46页 |
| 3.1.1 FPGA设计方案 | 第38-43页 |
| 3.1.2 基于FPGA的通信接口设计 | 第43-46页 |
| 3.2 光发射机平台设计 | 第46-51页 |
| 3.2.1 发射端元器件选型 | 第46-47页 |
| 3.2.2 LED驱动电路设计 | 第47-49页 |
| 3.2.3 电路性能分析 | 第49-51页 |
| 3.3 光接收机平台设计 | 第51-57页 |
| 3.3.1 接收端元器件选型 | 第51-52页 |
| 3.3.2 光电转换电路设计 | 第52-54页 |
| 3.3.3 电路性能分析 | 第54-57页 |
| 3.4 整体电路结构的PCB设计 | 第57-5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4章 调制编码与调光控制功能的实现 | 第59-74页 |
| 4.1 调制方式 | 第59-64页 |
| 4.1.1 OOK调制 | 第60-61页 |
| 4.1.2 PPM调制 | 第61-63页 |
| 4.1.3 VPPM调制 | 第63-64页 |
| 4.2 RLL编码方式 | 第64-66页 |
| 4.2.1 Manchester编码 | 第64页 |
| 4.2.2 4B/6B编码 | 第64-66页 |
| 4.3 调光方式 | 第66-73页 |
| 4.3.1 PWM调光 | 第66页 |
| 4.3.2 MPPM调光 | 第66-68页 |
| 4.3.3 OPPM调光 | 第68-70页 |
| 4.3.4 对比分析 | 第70-7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5章 基于VLC的流媒体传输实验 | 第74-86页 |
| 5.1 流媒体基本原理 | 第74-75页 |
| 5.2 流媒体协议选取 | 第75-78页 |
| 5.2.1 RTP/RTCP协议 | 第75-76页 |
| 5.2.2 HTTP协议 | 第76-78页 |
| 5.3 基于VLC的全双工链路设计 | 第78-81页 |
| 5.3.1 基于可见光上链路设计 | 第78-80页 |
| 5.3.2 基于红外与射频上链路设计 | 第80-81页 |
| 5.4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81-85页 |
| 5.4.1 测试信源产生 | 第81-82页 |
| 5.4.2 误码性能测试 | 第82-84页 |
| 5.4.3 视频传输测试 | 第84-85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6-87页 |
| 6.2 未来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