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半刚性节点的数值分析和受力性能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8-25页
    1.1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应用第18-19页
    1.2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节点的研究现状第22页
    1.4 实心钢管混凝土单边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页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半刚性节点的静力模型第25-47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有限元模型第25-29页
        2.2.1 计算模型和基本假定第25-26页
        2.2.2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第26-28页
        2.2.3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第28-29页
        2.2.4 边界条件、加载方式和方程求解第29页
        2.2.5 接触处理第29页
    2.3 试验验证第29-35页
        2.3.1 文献[47]试验第30-32页
        2.3.2 文献[49]试验第32-33页
        2.3.3 文献[40]试验第33-35页
    2.4 单调荷载作用下节点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第35-44页
        2.4.1 节点标准模型第35-36页
        2.4.2 节点受力性能分析第36-44页
    2.5 节点的破坏机理第44-46页
        2.5.1 端板破坏第44页
        2.5.2 螺栓破坏第44页
        2.5.3 柱破坏第44-46页
    2.6 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半刚性节点的静力参数分析第47-62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标准计算模型第47-48页
    3.3 计算参数的设置第48-49页
    3.4 方套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平齐端板连接节点的静力性能参数分析第49-53页
        3.4.1 钢梁钢材屈服强度(f_(y,b))第49页
        3.4.2 钢柱钢材屈服强度(f_(y,c))第49页
        3.4.3 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f_(cu))第49页
        3.4.4 柱空心率(χ)第49页
        3.4.5 柱长细比(λ)第49-50页
        3.4.6 柱截面含钢率(α)第50页
        3.4.7 梁柱线刚度比(k_i)第50页
        3.4.8 螺栓直径(d_b)第50页
        3.4.9 端板厚度(t_(ep))第50页
        3.4.10 梁柱截面屈服弯矩比(k_m)第50页
        3.4.11 螺栓预拉力(P)第50-51页
        3.4.12 轴压比(n)第51-53页
    3.5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静力性能参数分析第53-57页
        3.5.1 钢梁的钢材屈服强度(f_(y,b))第53页
        3.5.2 钢柱的钢材屈服强度(f_(y,c))第53页
        3.5.3 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f_(cu))第53页
        3.5.4 柱空心率(χ)第53-54页
        3.5.5 柱长细比(λ)第54页
        3.5.6 柱截面含钢率(α)第54页
        3.5.7 梁柱线刚度比(k_i)第54页
        3.5.8 螺栓直径(d_b)第54页
        3.5.9 端板厚度(t_(ep))第54-55页
        3.5.10 梁柱截面屈服弯矩比(k)第55页
        3.5.11 螺栓预拉力(P)第55页
        3.5.12 轴压比(n)第55-57页
    3.6 节点的刚性分析第57-61页
    3.7 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半刚性节点的滞回模型第62-83页
    4.1 引言第62页
    4.2 有限元模型第62-65页
        4.2.1 计算模型和基本假定第62-63页
        4.2.2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第63-65页
        4.2.3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第65页
        4.2.4 边界条件、加载方式和方程求解第65页
        4.2.5 接触处理第65页
    4.3 试验验证第65-70页
        4.3.1 文献[47]试验第65-67页
        4.3.2 文献[52]试验第67-69页
        4.3.3 文献[41]试验第69-70页
    4.4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节点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第70-79页
        4.4.1 典型试件的选取第70-71页
        4.4.2 节点受力特性分析第71-79页
    4.5 节点组件的破坏机理第79-82页
        4.5.1 端板破坏第79-80页
        4.5.2 螺栓破坏第80页
        4.5.3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破坏第80-82页
    4.6 小结第82-83页
第5章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半刚性节点的滞回性能参数分析第83-104页
    5.1 引言第83页
    5.2 标准计算模型第83-84页
    5.3 计算参数的设置第84-85页
    5.4 方套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框架平齐端板连接节点滞回性能参数分析第85-92页
        5.4.1 钢梁钢材屈服强度(f_(y,b))第85页
        5.4.2 钢柱钢材屈服强度(f_(y,c))第85-86页
        5.4.3 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f_(cu))第86页
        5.4.4 柱空心率(χ)第86-87页
        5.4.5 柱长细比(λ)第87页
        5.4.6 柱截面含钢率(α)第87-88页
        5.4.7 梁柱线刚度比(k_i)第88-89页
        5.4.8 螺栓直径(d_b)第89页
        5.4.9 端板厚度(t_(ep))第89-90页
        5.4.10 梁柱截面屈服弯矩比(k)第90页
        5.4.11 螺栓预拉力(P)第90-91页
        5.4.12 轴压比(n)第91-92页
    5.5 方套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框架外伸端板连接节点静力性能参数分析第92-98页
        5.5.1 钢梁钢材屈服强度(f_(y,b))第92页
        5.5.2 钢柱钢材屈服强度(f_(y,c))第92-93页
        5.5.3 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诉(f_(cu))第93页
        5.5.4 柱空心率(χ)第93-94页
        5.5.5 柱长细比(λ)第94页
        5.5.6 柱截面含钢率(α)第94-95页
        5.5.7 梁柱线刚度比(k_i)第95页
        5.5.8 螺栓直径(d_b)第95-96页
        5.5.9 端板厚度(t_(ep))第96页
        5.5.10 梁柱截面屈服弯矩比(k_m)第96-97页
        5.5.11 螺栓预拉力(P)第97-98页
        5.5.12 轴压比(n)第98页
    5.6 静力性能与滞回性能对比第98-103页
    5.7 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104-106页
    6.1 结论第104-105页
    6.2 建议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下一篇:预氧化对混凝处理水源水影响的中试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