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泰国政治动荡的政党制度原因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6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二、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第9-14页
    三、研究方法及篇章结构第14-16页
第一章 泰国政治概述第16-25页
    第一节 泰国的政治制度第16-18页
        一、泰国现代政治制度的演进第16-17页
        二、宪法第17-18页
    第二节 泰国政治动荡的表现第18-21页
        一、频繁的军事政变第19页
        二、频繁的内阁更迭第19-20页
        三、频繁地制定和废除宪法第20-21页
        四、频发的街头运动第21页
    第三节 泰国政治动荡的原因第21-25页
        一、经济因素第21-22页
        二、政治因素第22-23页
        三、文化因素第23-25页
第二章 泰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演进第25-32页
    第一节 1932-2001:泰国多党制的形成和发展第25-29页
        一、总体特征:中小党林立、政党制度的非连续性第25-27页
        二、转折点:1997年宪法革新推动大党发展第27-29页
    第二节 2001-2006:一党独大制的初步形成第29-30页
        一、一党独大:泰爱泰党崛起,开创政坛新风气第29页
        二、演进特点:小党渐被吞并,政党数量减少第29-30页
    第三节 2006-至今:两党对峙格局日渐形成第30-32页
        一、重要推力:2007年宪法防止“一党独大”第30-31页
        二、力量博弈:两党对峙格局初步形成第31-32页
第三章 泰国政党制度对泰国政治动荡影响分析第32-42页
    第一节 多党制发展阶段政党制度催生了政治动荡第32-37页
        一、中小党林立的政党制度在生态系统中的弱势地位使其无法有效整合政治力量导致频繁的军事政变第32-36页
        二、多党联合的政府低效无能引发了内阁更迭第36-37页
    第二节 一党独大的政党制度暂时缓和了政治动荡第37-40页
        一、一党独大制可以提高政党制度的有效性保持政治的暂时稳定第37-38页
        二、一党独大制本身的制度化水平低下无法解决参与危机而引发街头运动第38-40页
    第三节 两党对峙格局下的政党制度再次成为政治动荡的催化剂第40-42页
        一、政党制度的庇护制特性无法自主整合政治力量引发“红衫军”和“黄衫军”的街头对峙第40页
        二、政党制度的运行规则质量差导致合法化能力低下引发军人干政、内阁更迭第40-42页
第四章 泰国政党制度的几点启示第42-47页
    第一节 增强政党的适应性第42-43页
        一、加强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42页
        二、着重培养政党的骨干分子第42-43页
        三、政党要在促进社会结构的改变中充当先锋作用第43页
    第二节 提高政党的制度化水平第43-44页
        一、加强泰国政党的自主性第44页
        二、促进两党对峙格局的形成第44页
        三、凝聚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第44页
    第三节 加强政党的合法化能力建设第44-47页
        一、加强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第44-45页
        二、政党应该积极遵守民主原则,加强民主监督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原市机构养老供给与需求状况研究
下一篇:多民族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