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氢的应用与制取 | 第9-12页 |
1.1.1 氢的应用 | 第9-10页 |
1.1.2 氢的制取 | 第10-12页 |
1.2 电解水制氢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 第12-13页 |
1.3 电解析氢材料 | 第13-14页 |
1.3.1 金属析氢材料的简介 | 第13页 |
1.3.2 非金属析氢碳材料的提出 | 第13-14页 |
1.4 石墨烯的制备 | 第14-15页 |
1.4.1 机械剥离法 | 第14页 |
1.4.2 外延生长(epitaxial growth)法 | 第14-15页 |
1.4.3 化学气相沉积(CVD)法 | 第15页 |
1.4.4 氧化石墨烯还原法 | 第15页 |
1.5 石墨烯的性能 | 第15-16页 |
1.5.1 机械强度 | 第15-16页 |
1.5.2 光学性能 | 第16页 |
1.5.3 电学性能 | 第16页 |
1.6 氮掺杂石墨烯及运用 | 第16-17页 |
1.7 本文的选题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9-23页 |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1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3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20页 |
2.4 催化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表征方法 | 第20-23页 |
2.4.1 X射线衍射 | 第21页 |
2.4.2 场发射扫描电镜 | 第21页 |
2.4.3 X射线能谱仪 | 第21页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 第21-22页 |
2.4.5 拉曼光谱(Raman)测试 | 第22页 |
2.4.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测试 | 第22页 |
2.4.7 比表面积(BET)测试 | 第22-23页 |
3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物理表征结果 | 第23-36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3.2.1 H-MMT的制备 | 第24页 |
3.2.2 Co-MMT和Ni-MMT的制备 | 第24-25页 |
3.2.3 平面型氮NG的制备 | 第25-26页 |
3.2.4 三维型季氨氮NC的制备 | 第26页 |
3.3 电极材料的制备 | 第26页 |
3.4 材料的物理表征结果 | 第26-35页 |
3.4.1 材料的XRD表征 | 第26-28页 |
3.4.2 材料的电镜表征 | 第28-30页 |
3.4.3 催化剂的拉曼与表面元素分析 | 第30-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析氢活性结果与讨论 | 第36-4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活性条件的研究 | 第36-40页 |
4.2.1 刻蚀程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2 载量和扫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3 碳化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4 酸碱溶液和二次碳化对析氢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 析氢活性位的研究 | 第40-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