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校园生活题材工笔人物画探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9-10页 |
| 第二节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校园生活题材 | 第13-17页 |
| 第一节 汉唐之间“讲经”图式是校园生活题材的滥觞 | 第13-15页 |
| 第二节 宋元以来风俗画对校园生活题材的影响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当代校园生活题材工笔画创作的叙事视角 | 第17-25页 |
| 第一节 描绘教师为主的校园生活题材工笔画 | 第18页 |
| 第二节 描绘学生学习生活为主的校园生活题材工笔画 | 第18-21页 |
| 一、张艺与《仲夏织梦》 | 第19-20页 |
| 二、李宁与《新来的小老师》 | 第20页 |
| 三、韩新维与《开学第一课》 | 第20-21页 |
| 第三节 描绘学生日常生活为主的校园生活题材工笔画 | 第21-25页 |
| 一、潘英莲与《晨曲》 | 第21-22页 |
| 二、谢少威与《假日》 | 第22页 |
| 三、桑建国、刘莹莹与《追梦》 | 第22-23页 |
| 四、范春晓与《e度空间之二》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美术艺考生题材工笔人物画的素材分析 | 第25-30页 |
| 第一节 美术艺考生是当代校园生活题材的一个特例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美术艺考生题材的收集与整理 | 第26-30页 |
| 第五章 美术艺考生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与思考 | 第30-48页 |
| 第一节 《点评》的创作与思考 | 第30-38页 |
| 一、立意 | 第31-32页 |
| 二、构图的取舍 | 第32-35页 |
| 三、线的运用 | 第35页 |
| 四、色调的选择 | 第35-37页 |
| 五、技法的表现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写生》的创作与思考 | 第38-44页 |
| 一、画面的构思 | 第38-41页 |
| 二、线条的处理 | 第41-42页 |
| 三、色彩的呈现 | 第42-43页 |
| 四、质感的塑造 | 第43-44页 |
| 第三节 《思忖》的创作与思考 | 第44页 |
| 第四节 总结与反思 | 第44-48页 |
| 一、关于在创作中的收获 | 第45-46页 |
| 二、关于画面中学生作品的同一性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 | 第51-52页 |
| 后记 | 第52-53页 |